职业教育法于4月20日修订通过,于5月1日起施行。

这是该法实施25年来首次“大修”。
本次修订明确:
①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规模不低于高职10%;
②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③用人单位不得设置妨碍职业学校毕业生平等就业的报考、录用、聘用条件。
云鲸灵从文件中了解到,修订后的新法将让众多今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受益,因为职业教育法在招生考试制度、高等教育体制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
新修订的《职教法》提出:“国家优化教育结构,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在义务教育后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
消息一出,“取消普职分流”的话题立即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一。

在网上,不少人将取消“普职分流”的说法理解为中考后所有学生都可以读普高——但这完全属于误读!

“中考分流”仍不变
“教育分流”是从1996年颁布实施的职业教育法中提出的,国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普及程度,实施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
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曾明确提到“要将应届初中毕业生有序分流到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原则上要按50%的比例引导应届初中毕业生向中等职业学校分流。”
云鲸灵仔细研读了新修订的职教法,文件中并没有明确指出普职不再按照五五比例分流,也没有给出一个相对具体的参考比例,而是用了一个很微妙的词“协调发展”。
这实际上是从刚性分流转向柔性分流。
业内专业人士称:“取消‘分流’的表述,跟取消‘普职分流政策’是两码事,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招生比例大体相当的政策其实没有变。”
因此,扩大普高入学率和职教取消只是家长们的一厢情愿,今年乃至以后初中毕业生的走向仍然很大程度上延续“普职分流”的趋势。
取消的是”意识“流
那家长们就疑惑了,既然“换汤不换药”又费什么劲儿修呢?
新修订法,实际上修正的是社会职教意识和学历歧视偏见。
虽然一时无法彻底改变群众对职教的固有观念,但至少是思想上的一大进步。
云鲸灵有在评论区看到,部分网友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分不分流,而是能不能把职业教育办好,消除职业偏见,让孩子学有所长,有一技傍身。

自1996年职教法明确“教育分流”以来,职业教育长期被社会边缘化,标签化看待,企业认可度不高,在考取事业单位和公务岗位上更是有明确限制,使得职业教育一度处于学历鄙视链末端。


云鲸灵认为,此次新修订法的本质,不在于改变“普职分流”的政策,而在于否定”普职分流“的社会观念。普职分流的事实不会变,但社会对职教的看法或许会有所转变。
新法背后的目的,是希望普职分流从一种被动分流转向一种主动选择,破解升学焦虑,拒绝义务教育阶段内卷倾向,从而促进双减切实落地。
家长应正确认识“普职协调发展”
普职协调发展首先是提升职业教育教学水平,让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实现一种平衡关系。
国家加大对职业教育学校的投入力度,让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自身实力够强了,才能吸引更多优秀学生,也能让学生学到真本事,家长也能够放心把学生交给职业学校。

为了打破职高升学道路的局限性,新《职业教育法》落实后,将发展高质量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完善职教高考制度,扩大高等职业学校招生。也就是说,职高学生可以通过高考,继续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可以读本科,可以考研继续深造,提升就业优势。
教育并无好坏之分,只有适不适合的差异。很多孩子,学业成绩不优秀,但动手实践能力特别强。
你把他送进普高,学业跟不上,心理压力大,时间久了很容易出问题;相反很多学生选择职校,能力对位后就能收获人生自信。
某种意义上,教育是社会分工的一把尺子,你在社会分工中适合什么角色,教育经历会起到重要作用。
从“普职分流”到“普职协调发展”,需要不断强化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固化职业教育社会地位和作用,并在升学、就业、普职融通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让学生真正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爱好、遵循自己内心做出选择,因为普职没有本质区别,学生享有平等机会。
可以说,职业教育的“天花板”已被打破,给了学生更自由多元的选择。


所以,职业教育不再“低人一等”,而是与普通教育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
如果学生觉得自己不适合普通教育,将来想要从事技术类工作,可以选择接受职业教育,这个教育方向一样可以考大学,提升学历,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最后获得出彩的人生。
新职教法提出的普职协调发展的出发点是好的,目的是让社会看到一条畅通多元的成长成才道路,让每一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云鲸灵也希望家长们可以更加理性地思考孩子更适合哪种教育模式,让普职协调发展找到它应有的方向。
马上就要中考了
如果分数达到普高线,你会选择职业教育吗?
关注获取,更多幼小初高成长规划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