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放榜之后,对于学霸家庭出生的研究便会层出不穷。
2017年北京市文科状元熊轩昂就曾直言不讳的说到:
“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有能力的人。
我父母是外交官,从小就给我营造一种很好的家庭氛围,包括对我学习习惯、性格上的培养,都是潜移默化的。 ”
一个高考状元的成功,不仅仅归结于孩子的努力、老师的付出,其实更多的是父母日复一日在学习习惯、性格上的深远影响!
大多数家长觉得高考失利,是孩子的问题,就是他不爱学习而导致的。
其实,真相可能是孩子缺少“自律的能力”:从小父母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自然没有体会到自律带来的愉悦感,时间长了,就习惯了懒散、拖延。
我们都以为,名校录取是在挑孩子,其实是在挑父母!因为父母前半生的样子里,往往藏着孩子后半生的结局!
教育,说到底还是拼爹妈的教育!
对孩子而言,家庭是最好的港湾,父母是最好的引路人。一个孩子,能否赢在起跑线上、能否充分开发自身的天赋,将来变得有出息,家庭环境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曾被评为书香之家的李岩一家,是因学习而改变人生轨迹的典范。毕业于山西矿业学院的李岩做过采煤工程师,辗转到北京,先后从事过IT、传媒等职业,后来辞职创办了“第二书房”。这一切,跟这个家庭的一个特质分不开。
李岩全家都是“极度爱书之人”,无论去哪里,随身都会带一本书,女儿从小耳濡目染,也养成了随身带书、随时阅读的习惯,成为了北大才女,并出版了自己的著作。
而他的太太刘称莲,在陪伴女儿成长的过程中,也自学成才,成了知名的家庭教育专家。“我的人生,我的家庭,都因为读书而改变,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李岩如是说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要想孩子爱学习,父母首先要营造一个有学习氛围的家庭。孩子能够努力学习,成绩优异,最根本在于父母对孩子言传身教的教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会推推门,一会点点墙,走神、发呆、上厕所,各种搞小动作,就是不写作业。整整9分钟的时间,孩子真正花在作业上的时间,却只有2分多钟。
他们自律性差,自主学习的能力低,一旦缺少父母的监督和管教,很容易管不住自己。微博曾有一项关于“中小学生如何过假期”的投票,结果显示:80%的孩子选择用睡觉、吃饭、打游戏来填满生活。懒惰是人的天性,孩子也不例外。有研究证明,孩子6岁之前,大脑前额皮质发育不成熟,学习动机尚不明确,自控力也非常弱。“父母要明白,孩子小时候缺乏自制力,对学习等艰苦的事情,不主动是常态,主动是非常态。”
所以他懒得读书、拖拖拉拉不想写作业都再正常不过了。如果这个时候,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责任人”,选择撒手不管,孩子只会越来越肆无忌惮、放纵自己。父母不在后面推着孩子走,孩子永远也学不会自己主动学习。他们总会觉得,上课不如睡懒觉舒服,做题不如刷手机轻松。因此更需要父母,制定规则、时刻监督,帮助孩子去除本性中的任性和散漫。
每一个自律、学习动力强的孩子背后,都是父母“教”出来的。每天坚持练字、运动、阅读.....这些习惯她已经坚持了好几年,雷打不动。
但她的好习惯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这背后其实是父母在不厌其烦地管教、约束和督促。她的妈妈从小给她制定了一系列的家规,要求孩子严格遵守;还会给她制定学习计划,每天陪着孩子一起完成。
孩子优秀的起点,一定是依赖于父母的教育,父母不断监督坚持的培养。虽然这句话父母听在耳里很不舒服,但我们也真的希望爸爸妈妈能理解和用心。一个孩子的成长要接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作为父母,我们要明白每一个阶段孩子都有他的需求。
而实时根据孩子的需要,及时学习并调整改善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很有必要。
就像最近高考结束后,有不少家长意识到自己已经跟不上孩子的需求了。面对高考选大学选专业这件事,不能强行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也没办法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建议,非常迷茫。
于是四处寻找答案,最后找到我们的升学规划师、高考志愿填报师咨询,一下子把政策规则了解透彻,甚至依据孩子的成绩和家庭情况规划好未来的出路。
树木要想从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需要耐心的浇水施肥,给予充分的阳光,只有这样它才能够茁壮成长,最后满足自身的期盼。对于孩子的培养也需要父母不断地给予教育、督促与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孩子在未来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从而做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