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位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学习是不关心的。但当孩子入学后,反而学习不理想,孩子脾气还越来越坏,爸爸妈妈也搞不清楚为什么孩子会有这样或那样的表现,今天小编将从三个方面带大家了解孩子的心理。
孩子的情绪爸爸妈妈知道吗?
很多爸爸妈妈一遇到孩子哭泣的情况下,总是下意识的想办法制止孩子哭泣,或是安慰或是严厉制止。
心理学表明,如果孩子的哭能让父母感到烦躁,往往是父母在生活中内心积郁了许多负能量,没有得到宣泄的机会。
孩子负面情绪爆发会触及父母内心的同类情绪,潜意识担心自己失控,所以不允许孩子发泄,但事实是大人都需要情绪宣泄,孩子为什么不可以呢?
所以爸爸妈妈要学会在控制自己情绪的同时,去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其情绪背后的原因。

情绪能在孩子的学习中起到影响作用
积极的情绪是能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效果的。
当孩子身心愉悦时,会更容易接纳学习这个行为。就和我们成人一样,当我们心情愉悦的面对一天的工作时,是不是效率都更高了呢?
负面情绪则让孩子一直处于不好的状态里,在种种的负面情绪包裹下,孩子就会厌学,自然学习也上不去。

如何理解倾听孩子的内心?
这里爸爸妈妈不妨这样做,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的情绪,有条件的接纳孩子的行为。
孩子学业不佳,没有自信心、注意力不集中,除了自身承担的学习压力之外,还有我们对待孩子的情绪。
爸爸妈妈可以静心回想一下,无论是面对成人还是孩子,在对方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我们是否始终在带着自己心中的那杆“秤”在判断对方呢?我们真正做到过放下所有标准去倾听对方的表达吗?
所以要做到真正的倾听,就要放下心中所有的“标准”,认真听孩子的表达,做到感同身受,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的情绪,这样孩子才会觉得爸爸妈妈是理解我的,才有可能说出事件背后和内心深处真正的原因。
在真正了解到孩子的想法和原因后,我们就需要和孩子一起定规则了,有条件的接纳孩子的行为。在孩子小的时候,有些规则/规矩我们必须要和他们达成共识,但要注意这些我们成人都默认的规则对孩子的适龄性。比如节约粮食和能源、注意言行、学会道歉等等这些基本准则我们可以从小培养,但是待人处事中间遇到的一些复杂原则(比如注意自身行为不给他人带来麻烦)就可以等孩子长大了之后慢慢再培养。

总结一下,家长要在控制自己情绪的同时学会真正的倾听,了解孩子的情绪和背后的原因,进而帮助孩子提升自我认知,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关注获取,更多幼小初高成长规划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