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问过我:“孩子为什么会说谎?孩子总是说谎话怎么教育?”其实,在孩子的成长中,说谎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并不代表孩子的品德出现了问题。
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李康教授团队经研究发现:2岁的孩子中,有30%开始说谎,3岁的孩子,有50%会说谎,4岁以上的孩子,几乎都会说谎了。李康教授团队经过二十年的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说谎越早或说谎越好的孩子,情商和自控力越高。

这个结论被很多家长质疑,从古至今,我们听到的都是“说谎不是好孩子”的言论。而家长之所以对孩子说谎这件事深恶痛绝,是因为在大部分家长的认知里,说谎就是一个孩子品德不好的表现。
甚至在孩子说谎时,家长会联想到:万一我家孩子长大了去犯罪怎么办?
而在李康教授的研究中,说谎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所以根据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孩子说谎跟他的性别、品德、道德观和家教方式之间的关系并不大,反而跟情商和自控力有关。

孩子为什么会说谎
爱说谎的孩子情商和自控力都很强
为了证实这个观点,李康教授团队做了多个不同的实验,其中有一个“糖果实验”很有趣,李康教授找到一个从不会说谎的2岁半左右的小朋友,跟他一起玩“猜猜糖果在哪里”的游戏。
这个游戏为期十天,在这十天里,李康教授将反复跟孩子进行游戏。
游戏很简单,在桌子上放置三个纸杯,然后给小朋友一块糖果。当李康教授捂住眼睛的时候,小朋友可以将糖果藏在任意一个纸杯中。
放好之后,李康教授会猜糖果在哪个纸杯中,如果猜对了,糖果归李康教授所有,如果猜错了,糖果归小朋友所有。
当小朋友放好糖果后,李康教授会问:“糖果在哪里?”前几天的时候,小朋友会毫不犹豫地指向放有糖果的那个纸杯。
然而,在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爱吃的糖果被李康教授拿走后,他开始动摇了。
之后在玩游戏的时候,李康教授又一次问:“糖果在哪里?”神奇的是,小朋友用手偷偷捂住放有糖果的纸杯,随后指向了一个空的纸杯。
一个从未撒过谎的孩子,能在5天内学会了说谎,其实是情商和自控力高的表现。因为他需要考虑到如何才能得到喜爱的糖果,从而再进行复杂的思考,最终用逻辑性较强的语言或姿态骗过对方。
孩子说谎的类型分为5种
李康教授在这次长达二十年的研究后,将孩子说谎的类型分为了五种,也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
第一种:为了客气而撒下的白色谎言(3岁)
有很多孩子在收到礼物时,其实是不喜欢,或者不需要的。但是为了客气,孩子通常会说谎,说自己很喜欢。
第二种:为了奉承而撒下的橙色谎言(5岁)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拍马屁有了一定的概念。他会为了拍马屁而去夸别人,比如夸妈妈的发型真漂亮。
第三种:为了集体而撒下的蓝色谎言(9岁)
这里指的是,一个孩子在班级中受到了老师的惩罚,那么其他孩子会为了他而说谎。
第四种:为了谦虚而撒下的黄色谎言(9岁)
比如考完试之后,有同学问他:“你考得如何啊?”孩子会因为谦虚,从而说:“不怎么样,一般般吧。”
第五种:为了自己而撒下的黑色谎言
很多孩子为了逃避惩罚和获得利益去撒一些谎,一旦被家长揭穿,就会被认定是错误的,是需要苛责的。

通过李康教授的结论可以看出,说谎是一件非常正常的现象,也可以说是孩子成长中的必经之路。
家长需要正确地看待说谎这个现象,及时引导孩子朝正确的方向发展,而不是通过惩罚等“暴力教育”的方式,强行压迫孩子说谎的天性。
孩子总是说谎话怎么教育
帮助孩子规避说谎成性的行为,营造诚信的环境很重要。
虽说说谎是孩子成长中的必经之路,但是如果说谎成性,那他将来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所以在家长了解了孩子为什么会说谎后,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帮助孩子规避说谎成性的行为。
第一,要注意适度批评,不要采取严厉的方式打骂孩子。
孩子都有逆反心理,越是打骂他,他反而越是要说谎,并且为了逃避惩罚,孩子很有可能会撒更多的谎。
第二,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父母双方有一个人经常说谎的话,那么孩子是会模仿的,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家长的行为就是准则。
身教重于言教,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才能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综合来看,孩子出现任何问题,都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作为家长应该正视这些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和惩罚,正确的引导才能够有效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认知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想了解孩子对父母的看法吗?扫码咨询,测一测亲子关系

关注获取,更多幼小初高成长规划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