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孩子能有进步,我们需要带他定下长期目标。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目标的拆解,得到我们的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定目标的时候,我们要以终为始。
但在朝着目标努力的时候,我们的执行是要着眼于当下的。完成一个一个的短期目标,我们才能完成中期目标、长期目标。

想要完成我们的短期目标,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定计划。想要孩子能朝着目标前进,定计划的习惯一定是不能少的。
那家长要如何培养孩子定计划的习惯呢?说起来内容很多,但千言万语可以汇聚成四个字:以身作则。
培养时间观念
想要有进步,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孩子定计划的习惯没有培养好,那些方法也就没有落脚点。那这个习惯怎么培养呢?第一步并不是直接让孩子开始定计划。
第一步应该做的,是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因为在执行计划的过程当中,是需要孩子自己花时间的。如果孩子不知道自己的时间花在哪了,他也就无法进行调整。
那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呢?首先我们要知道基准时间,也就是要知道没有定任何计划和目标的时候,一天的时间都花在哪儿了。

想要知道这个基准时间,我们要做的就是做记录,就像记流水账那样,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干了什么。
在记流水账的时候,还可以顺带记录一下自己当时的情绪状态。记录完以后,晚上睡觉前就可以复盘反思一下,就可以知道自己一天的时间花在哪了,自己一天的情绪状态也都可以看在眼里。
这个事情是家长自己先做的,不要急着让孩子做。强迫孩子做,只会激起他的逆反心理。
家长给孩子做好榜样
记录好时间,我们就可以开始思考如何调整。调整的时候不要着急,想着一天就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那是不可能的。
调整的时候,可以根据时间段来调整,也可以一件事一件事地调整。可能我们首先要调整的是睡眠,或者是饮食起居,又或者我们要加一些规律性的事情。那我们都是要一点一点地调整。
调整的过程,我们不要闷头自己干。调整的所有细节的过程,还有前面的记流水账,我们都要跟孩子分享。这也就是在引导孩子,在给孩子做榜样。

但是不要忘记,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要改变孩子。我们真正的目的是改变自己的节奏和生活状态,然后提高自己执行的效率,让自己的时间更高效,目标更清晰,情绪更稳定,执行力更强。
当家长的行为有了改变,孩子也会开始有样学样。如果孩子还只是观望的状态,家长也不要硬拉着他来做,家长可以向孩子示弱。
家长可以去问孩子,说自己有什么困难,问问孩子有什么建议吗?这也就是在引导孩子去思考,思考时间怎么安排,计划如何制定和调整。
引导得多了,孩子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的行为就会带动孩子的行为。慢慢孩子也开始试着自己做计划了。但他肯定会遇到问题,这时候他就会主动来问你。
不要直接给答案
家长坚持这么久,等的就是孩子来向自己求助。终于等到这一天了,但这时候家长很容易犯一个错误:着急。
家长恨不得把自己毕生所学一股脑地全传授给孩子,这就有些太着急了,这只会适得其反。
孩子有什么问题,家长适当引导就可以了。在引导的过程当中,家长不要直接给孩子答案,而是要引导他自己去思考。
从没有时间观念,到可以自己定计划,而且还能高效地完成,完成后还懂得自己反思总结,这个过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家长也不要着急,孩子的成长也是需要时间的。
孩子遇到什么问题,其实家长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那自己是怎么跨过每一道坎的,这些都可以分享给孩子。
家长可以时不时地问问孩子,如果他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办?这是一个交流的过程,而不是家长作为老师单方面地教孩子。
孩子可能也说不太清楚,这时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选项,让他想一想要优先做什么,然后一点一点地去尝试。

培养孩子的习惯一定要记住:慢比快好。慢慢地培养,这个习惯才能成为他骨子里的行为。
培养孩子定计划的习惯,这个过程的快慢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个在于家长,另一个在于孩子。
一般小孩子会比大孩子会更容易调整。因为相对来说,年龄小的孩子,他的坏习惯还没有那么固化,改起来比大孩子要快一些。
然后就是家长的执行力。家长执行力强,自我的改变比较透彻,更有利于引导孩子的改变,所以孩子改变也会更快。
关注获取,更多幼小初高成长规划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