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作业,总是要反复催着才会去做。”
“老师经常反映我家孩子上课开小差,甚至睡觉。”
“我家孩子最近一次比一次考得差,自己还一脸无所谓,我都快被气死了。”
很多家长向我们诉苦,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成绩那么好,自己家的孩子还不知道主动学习,家长想尽办法,却感觉无能为力,到底该怎么让孩子自己去主动学习呢?
云鲸灵也接触过大量的家长类似的案例!
我们知道,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思想,这时如果不能让孩子在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孩子的学习动力(内驱力),他(她)就不会去自己主动学习的!
很多家长都有这些烦恼,孩子对学习的热情不高,日常写作业就是为了应付差事,考得好考得差也无所谓……其实这些都是因为孩子的学习动力不足造成的。
那么,家长们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动力呢?
什么是学习动力?
学习动力,就是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
学习动力一旦形成,它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有一定的指向性,而且也有一定的动力使学习过程中的注意状态,兴趣水平保持下去,在遇到困难时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学习动力分内部动力(内在心理因素转换如兴趣信念理想好胜心荣誉感等)和外部动力(父母的鼓励、教师的表扬,竞争的奖励等外部力量激发的)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优等生的学习动力比较广,水平较高,表现出较多类型的学习行为,差等生则相反。
有学习动力不一定有良好的学习行为(比如缺乏自律,没有养成好习惯),也不一定会有好的学习结果(比如没有好的学习方法,答题技巧等)。
学习动力通过学习行为进而影响学习效果!
敲黑板啦!父母们一定要明白,有了学习动力,也不要忽略了对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训练!(但学习动力是前提)
培养孩子的学习动力,需要家长和老师配合!
对孩子的期望要恰当
有些家长喜欢攀比,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聪明?人家第一名,你怎么考这么点分数呢?
这样孩子慢慢就形成“我比别人笨”的心理定势,甚至产生“妈妈不喜欢我”的消极情绪。
不要攀比,要以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孩子现在能考60分,那70分就是比较合适的目标,千万不要因为别的孩子都能考100分了,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也要考那么高。
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考到全班第一名,特别是那些排名比较落后的学生,父母的期望过高,达成目标的时间过长,目标太过遥远,孩子很容易在追逐目标的过程中日渐疲惫,感到自卑,否定自己的能力,对学习丧失动力。
做为父母,我们要依据孩子的能力,把对孩子的期望值设定在孩子“跳一跳”或者“踮起脚尖”就能够得着的位置上,让孩子在踮起脚尖跳跃的过程中,慢慢成长,在学习中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
很多家长给孩子定的目标太过遥远,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负重前行,丝毫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一到考试就提心吊胆。
在家长的高压力和高期望下,孩子的心态容易崩溃,既不利于考试时的发挥,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以身作则培养学习习惯
现在流行一句话:一流的家长做榜样,二流的家长做教练,三流的家长做保姆。
在孩子学习时,家长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要跑去看电视、刷手机、跳舞,而是陪伴孩子学习!那么如何陪伴呢?
打个比方,父母陪着孩子做作业,如果父母是大老虎,孩子是小白兔,一只老虎监督一只小兔子,小白兔肯定是害怕做作业的。
而当父母也是一只小白兔,陪着另一只小白兔做作业,那么小白兔就会觉得被陪伴着被支持着,于是就能很开心地把作业做起来。
同样是陪着做作业,效果大不一样。前者是监管,后者是才是陪伴,孩子需要的有情感链接、情感支持的陪伴,而不是唠叨式打扰和监管!否则母慈子孝就会变成鸡飞狗跳!
有个清华学子在介绍自己的成长时,是这样说的,她的母亲小学毕业,根本辅导不了自己的作业,但是,每天母亲就坐在自己对面,或看书,或织毛衣;就是这样简单的陪伴,渡过了自己的学习生涯!我们能从中体会到什么呢?
对,父母在陪伴孩子作业的过程中,要确保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爱,关注亲子关系要放在关注孩子作业之上。来自父母的爱,情感层面的支持,这是孩子最大的动力来源!
发掘和鼓励孩子的闪光点
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也是一样的,每个孩子的领悟能力和学科兴趣都不一样。有的家长喜欢拿自己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家长的本意是想刺激孩子好好学习,但有的孩子会形成“我真的比别人笨”“爸爸妈妈喜欢别人”的心理,反而会觉得“我成绩比别人差”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写道:“自信须从幼年培养,不然成年后再作补救,往往事倍功半。”
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积极鼓励和表扬,让他燃起对学习自信和自尊。
这样不但能加深亲子感情,更能激励孩子潜在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让孩子觉得学习好能得到父母家人的表扬和认同,这样孩子的学习兴趣也会大大提高。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在肯定中长大,作为父母一定要重视。
望子成龙这种心态,想必每一个家长都是拥有的,孩子的将来是否可以飞黄腾达,和孩子在小时候接受的教育有着众多的关系。
所以说孩子在小时候一定要全方面的去发展,包括自身的素质以及学习能力,都要具备,这样的话对于将来才能有帮助,作为家长一定要用心去了解孩子、发掘孩子身上的优点兴趣,这样的话才能够让孩子的闪光点更多,孩子身上优点比较多,那么将后来走向成功的道路才能有基础。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孩子在这方面比别人差,可能在另一方面要强过别人,这就是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每个孩子身上都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
对于每个孩子来说,缺少的往往不是成功,而是发现。
一旦找到最佳点,使孩子的智能得到充分的拓展,孩子们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利用孩子的闪光点,加以鼓励,这样不仅能发挥孩子的自身优势,提升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还能帮助孩子在成功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