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的第一个暑假该怎么度过?
在以往的暑假中,很多孩子的假期生活,早在放假前就被父母规划好了。假期的培训课程表,比上学的课程表还满。
但这些课程是孩子自己感兴趣、想学的吗?(相信你们心理有答案)
“教育孩子”这件事情真是一门学问,第一次为人父母总会情不自禁的延续上一代的教育方式,把自己的意愿或未完成的夙愿强加于孩子身上。
如果孩子喜欢那是好事,但如果只是满足家长的期望,没有做好充分沟通,长期以往,孩子会有怎样的情绪和想法?
电影《外太空的莫扎特》“棍棒”教育下望子成龙的故事,就给了我们很好的例子。

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面临着相似的经历,比如:“当从小如何面对父母的期待、又如何在父母的权威与逼迫之下去被迫接受自己不愿学习的事情、最后又是如何处理好与父母、长辈这层关系”。
而这里面,影片《外太空的莫扎特》所给我传达的一个特别鲜明的观点,那就是“教育孩子最忌讳的不是孩子没有梦想,而是父母替孩子做主”!
我们就通过这个影片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我是你爸爸,我是为你好
电影中黄渤饰演的父亲叫任大富,儿子叫任小天由荣梓彬饰演,故事很简单:
主人公任小天是一位初中生,父母已离婚,他跟着爸爸任大望生活。
任大望每天电话不断,靠卖保险为生。他们的家境并不优渥,但和许多家长一样,任大望觉得再穷也不能穷教育,为任小天买了钢琴,每天督促他练琴,希望儿子以后能成为钢琴家。
然而,任小天对这“伟大梦想”并不认同,他真正感兴趣的是天文学。
他房间的墙上画着宇宙星空,床头摆满宇航员等周边,所以他在练琴上不够积极,一到练琴时间就想上厕所,弹琴时非常敷衍,还偷偷浏览天文学杂志。
任大望很不满意,而应对方式是常见的“对比激将法”,他经常对任小天说:你看看人家郎朗,在你这年纪就获得什么什么奖;郎朗弹琴时可不会去厕所,等等……这种带着一定贬低色彩的话让任小天很烦,对弹琴更抵触。

电影中最大的冲突就是任小天夺得了东海杯钢琴大赛的冠军后,任大富的最后一份礼物是音乐学院的一张录取通知书,任小天看完通知书整个人跌落谷底,两个人爆发了一次争吵。
任小天说什么也不同意,任大富却说:“你想长大后跟我一样吗?你想住着回迁房,找一个势利的老婆然后离婚卖保险吗?我是你爸爸,我都是为你好!”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看到了自己家的情形?
父母花了很多的钱报各种兴趣班,可是孩子却总是不配合,让家长的希望落空,也令亲子关系紧张。
父母也很委屈:我是为了你好啊,你怎么就是不明白呢?
就像影片中的父子,父亲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爱,而孩子却用自己的行动坚决表达对追梦的渴望,他们无法理解对方,进入对方的内心。
父子在教育方面的矛盾每天都在上演,就像生活中每个家长和孩子因不同的理想每天都会发生的战争,直至神秘外星生物“莫扎特”的到来扭转了这一局面。
有一幅这样的漫画:

在漫画中,爸爸拿着鸡毛掸子打儿子,儿子屁股高高悬在沙发扶手上,爷爷把爸爸压在腿上也拿着鸡毛掸子,嘴里还嘀咕着:“爸爸跟你说了多少遍了,不要打你儿子!”
这个场景是不是莫名的熟悉?
《战国策》之《触龙说赵太后》中有这样一句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让孩子出人头地是父母的最大心愿。
但父母总是延续着上一代的教育方式,把自己的意愿或是自己未完成的夙愿强加于孩子身上。到了青春期,这种家庭内部的亲子冲突越演越烈。

有一种爱叫适当放手
亲子教育中要懂得适当恰好的放手,让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
有个母亲什么事都替孩子做,以致儿子各种能力都非常弱,没考上高中,中专毕业十七八年了都不上班。
需要出力的活儿他不愿意干,体面的工作人家看不上他,每天的营生就是钓鱼、打牌、和朋友侃大山。
一家三口住在妈妈单位狭小的旧房子里,年过六旬的妈妈每周往他家送食物,他就心安理得地啃老。
为了补贴儿子,这个妈妈退了休还要打工。
但收入微薄实在捉襟见肘,几次催促儿子外出找一份工作,儿子却振振有词:“这样有什么不好,啃老又不是我一个人!”后来他妻子以离婚相逼,他才出去找了一家快递公司当投递员,数千元押金还是妈妈交的。

儿子干了不到一周就辞职了,理由是“每天上班十多个小时,这不是人干的活!”妈妈气得生病住了院。
儿子竟然偷出房本到银行抵押贷款了20万元,走进赌场,血本无归,还欠下了赌债。妈妈急火攻心,脑梗发作,生活不能自理。儿媳彻底绝望,带着儿子出走他乡。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这个儿子的作为着实可恨,这位母亲的遭遇令人同情。
但追根溯源,这是一个错误的家教观念毁了孩子的悲剧。母亲的越位和包办代替,养出一个精神颓废、没有责任担当的孩子。
“养儿防老”,变成了“养老防儿”。
这世上没有不希望子女好的父母,可父母认为的“好”,不一定是孩子真正喜欢的“好”。
太多的“中国式父母”不舍得放手退出孩子的生活,以爱的名义控制孩子,给孩子戴上沉重的枷锁,绑架孩子的人生。
你不放手,孩子就永远学不会走路。只有放手,他才能迈步,即使摔跤,也是他人生路上必须经历的成长。
放手的父母给孩子自由、让孩子做主,这样的孩子才有出息,也更幸福。

只有自己才能定义自己的人生
电影中强烈的亲子关系和父母擅自替孩子做主安排的教育方式,让我们瞥见了当代中国亲子教育的现状,各位家长是否想起了自己?
尤其当今,很多父母都深知教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的教育,宁愿自己过得紧巴,也要花各种钱替孩子报各种兴趣培训班、补习班。
不少父母都觉得就应该报考教师、医生这样的铁饭碗专业,早早的就替孩子的人生做出了自己的规划,所谓的“正确人生”,但他们却不知道这根本就不是孩子的真实意愿。
所以,教育孩子这事情上,父母不该把自己的想法、人生观强加给孩子,甚至是逼迫孩子完成自己的梦想,对孩子来说,这并不公平。
而这部电影的最终目的也是告诉所有有心怀热爱的家长和孩子,没有人可以定义自己的人生,哪怕是父母也不行,除了自己。
这些很现实的问题,都在这部电影中进行了复现,也值得家长反思,那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让孩子做一个选择题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包括孩子。
从婴儿期牙牙学语到长大成人,长长的二十多年孩子都是依靠父母生活,但这不意味着父母就可以用自己的权威去威胁孩子,“你赶紧去把作业写完,否则电视别看了。”“你考试不考100分,什么地方也别去了。”“我跟你说话,你必须要听,否则你就不是乖孩子。”
长期的打压下,孩子的自尊和自信从哪里获得呢?
同样,在电视剧《小欢喜》中,陶虹饰演的母亲对女儿英子过分严厉的要求,让英子一直过得不快乐。
特别是那场英子要跳海的戏,触动了多少父母的心。与其用威胁式的方式来跟孩子说话,不如换一种方法。
当孩子想看电视不想写作业时,可以这样说:“想看电视可以,你有几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把作业全部写完看30分钟,第二个选择是作业完成一半看15分钟,第三个选择是作业不写不能看。”
让孩子自己去做一做选择题,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不仅缓解了亲子冲突,也能让孩子在选择中认清自己。
发掘孩子的长处
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十根手指伸出去,长短也各不相同。有的孩子擅长画画,有的孩子擅长整理物品,有的孩子逻辑思维突出,有的孩子可能很会做家务。
发现他们的优缺点扬长补短,比盲目跟风,根据自己的认知选择,更有意义。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一片落叶都是不一样的,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姿态,教育孩子因材施教是孔夫子在千年前就已实施,云鲸灵也秉承这一理念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引导孩子成长,接受过服务的家庭,无论是孩子学习还是亲子关系都得到改善。
任大富虽然一心想要任小天成为钢琴家,但是他也知道任小天的梦想是征服“星辰大海”,为了任小天的健康、快乐,他放弃了自己的执着,让任小天追逐自己的梦想,带他去参观天文馆,和他谈论星空,聊宇宙。
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就像黄渤说的那句话:“梦想没有标准答案,喜欢它,就有无限可能”。
所以,家长们要有一双慧眼,方能识珠,在教育思想理念和方法上都要与时俱进,不要再拘泥于过去的经验总结,不要再延续上一代的错误教育,而是应该做一个"学习型父母",用科学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