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妈妈私信我,特别焦虑。
她小时候,父母的教育简单粗暴,现在自己有了孩子,希望好好学习育儿,不要让原生家庭的影响再次伤害自己的孩子。
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她愈发觉得,自己身上的很多问题,还是有意无意地影响了孩子。
比如,自己和爱人一说话就容易急,嗓门就会大,孩子也慢慢看样学样了。
但有时候父母的坏习惯无法那么快改变,怎样才能最小程度减少对孩子的影响呢?
私信很长,字里行间我都感受到这位妈妈迫切想改变自己的心。
读的时候,我也代入了,因为这曾经也是我长久以来的“心魔”,太想做个好妈妈了,也总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够好而苛责自己。
那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对孩子控制情绪。
如何对孩子控制情绪
教授的故事
记得当年我还在学早期儿童教育的课程,有位教授我非常喜欢。午间吃饭的时候,我就忍不住问了,您是早期儿童教育的专家,您在养育孩子的时候会犯错吗?
教授和我分享说,她有一次急了,脱口而出说了一句挺粗鲁的词,没想到,5岁多的小女儿直接就学样了。
她先生为此还吐槽,你看,都是儿童教育专家了,还是把自己不好的行为影响了孩子。我听完也笑了,立马问,是哦,我以为您深耕教育,应该不会这样了。
教授笑了,怎么可能?教育是我的职业,但生活中我也是个人啊,人都是有血有肉,也都是有优点有缺点的。不存在因为学了育儿就“完美”,如果有,那就是AI吧。

当年一直绷紧神经的我,听到这段话,心情不禁放松了一点。但我不甘心,继续追问,“但您不会担心,自己这些坏习惯会影响孩子吗?课堂上,我们都说过,父母要言传身教”。
教授说,我会觉察到影响,但不会担心。
她顿了顿后继续说,“区别是什么?担心只会让我们沉迷在过去,沉浸在自己的“错误”中,能量低下,觉察让我们放眼未来,既然错误已犯,我们可以做什么呢”?
“那你是怎么做的呢?”我忍不住又追问。
道歉就是弥补
教授继续把当年的故事说下去了。当时,她觉察到了自己的“坏毛病”影响到了孩子之后,她只做了一件事,郑重其事地去和孩子道歉。
她当时做了这样三步:
1、清楚地告诉孩子父母做错了什么,指出自己哪个行为是错误的。“对不起,宝贝,妈妈之前心情不好的时候,说了脏话,这是不对的”。
真正的道歉是不给自己找借口,错了就是错了。这样的道歉,才能告诉孩子,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和孩子分享父母准备如何做来防止今后这个行为的再次发生。“妈妈也在努力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后妈妈遇到心急的时候,会让自己深呼吸(教过给孩子的情绪管理方法)尽量做到不乱骂人,改掉这个坏习惯”。
这样的道歉,我们在告诉孩子,错了没有关系,但犯错后,我们每个人都该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把错误当作成长的机会。
3、请求孩子的原谅和监督“你说这样行吗?你能原谅妈妈吗?妈妈想抱抱你,谢谢你的谅解”。
这样的道歉,我们在告诉孩子,请求他人宽恕是修补关系很关键的方式,而愿意宽恕他人,是我们对他人的宽容,也是提高自己同理心的修为。

不知道你们能理解教授的用意吗?
当年的我听完是懵的,我并不理解为什么道歉,就能消除我们对孩子的坏影响了呢?
孩子也是我们的老师
我把自己的疑问提出给了教授。
她和我说,要想让孩子没有错误的行为,最理想的方式的确是成为孩子你想要他成为的榜样。
但就像我前面说的,人无完人,如果我们拿着这样不切实际的期望要求自己,反而让自己充满压力,时刻活在“我不够好,我影响了孩子”的不安里。
但试试看反过来看这个问题呢?成年人之间,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行为是错的,朋友看到了,也影响或者伤害朋友了,你会怎么做?
我们肯定会说明和道歉,之后继续修炼自己。为什么遇到孩子就不了呢?这个本质就是,我们仍然觉得,孩子是弱小的,是“低我们一等”的。
而你发现没?我教授给你们的所有育儿方法首要前提是什么?我反复和你们强调过的,就是把孩子当成平等独立的个体。

这就是为什么要说明和道歉。千万不要觉得孩子小不懂,我们的每次道歉都是对他们的尊重,对他们个体的认可。
而且,当我们和孩子道歉了,我们也是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孩子,这件事是不对的,父母是有规则意识的。但父母没有遵守规则,我们犯错了,所以要和你道歉。
这样其实也是在强化孩子的规则意识,让孩子认识到这样的行为,父母是不允许的,父母在改正。那么接下来孩子的模仿,父母也会干预。
我们现在所营造的家庭氛围,都将影响孩子一辈子的幸福。我们说出来的话,表达出的爱,呈现的人生态度,都会在孩子身上留下,伴随一生的烙印。愿为人父母的我们,能成为孩子心中那抹亮丽的人生底色。
想了解孩子对父母的看法吗?
扫码咨询,测一测亲子关系

关注获取,更多幼小初高成长规划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