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孩子还会因为成绩不佳,在班上受到师长的差别待遇;也常常,有好多这样的孩子,因父母不知道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被大人的一句话,击垮留下一生的阴影。
这天,是学校运动会,有个孩子,代表班上参加各项比赛,刚在四百公尺决赛中奋力冲刺,勇夺第一。
在全场沸腾的欢呼喝采下,站上司令台,从校长手中领到了一面闪亮亮的金牌。
胸前挂着金牌的他,还喘着气,脸上难掩兴奋与自豪。
回家后,妈妈微笑地看着他,没多说什么,只在他耳边留下一句话:
“不错嘛……唉,只可惜,在学习上你总是不争气”
孩子脸上的光彩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沮丧愤怒的神情,盯着妈妈那带着讽刺的笑容。
妈妈睁大眼说:“看什么?我说错了吗?”
这个正值高中的大孩子,课业上总是在班上垫底,没有一科的成绩可以见人。同学戏称,有他在,没有人需要担心自己会是最后一名。
唯独,他人高马大,身材壮硕,跑得快、跳得远。一年一度的运动会,是他得以大显身手的时候。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就期待这一天。因为成绩排名总是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的他,唯独在田径场上,可以完胜别人,获得所有人的掌声。
他只是想被看见,也想感受万众瞩目、叱咤风云的感觉。然而,他脖子上挂着的金牌,却没办法证明什么;特别是,在妈妈眼中,他仍然是个失败者。常常,有好多这样的孩子,被大人的一句话,击垮了。

没有一个孩子天生想学习成绩不佳,每个孩子都期待自己的表现被看到、被欣赏,但每个孩子的天赋、才能不一样,或许他的优势刚好不在你期待的领域。
是的,每个孩子都想要被看见。
如果在学校生活中,有着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孩子可能就会为了这件事,愿意每天来学校,特别是那些能被人刮目相看的时刻,即使大部分的时间毫不起眼。
而,大人的一句话,或许无心、或许有意,都可能击垮一个孩子的自信心;如果,我们连一点舞台都不愿意给孩子,连一点赞美都不愿意开口,连孩子的闪光点都丝毫不发现,而总让孩子觉得:“不论我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被肯定。”
那么,他们真的会就此彻底放弃自己的人生。

我们对「成绩至上」的矛盾心理
我们总是很奇怪,嘴巴上常说:“课业不是最重要的。”却总是戴着有色的眼镜—用「成绩」做成的镜片,不自觉地以成绩来评判孩子的价值。
成绩优异的,放心地点点头;成绩落后的,无奈地摇摇头;而那些看似放弃学习的,更是心灰意冷地皱眉头。一直到现在,许多孩子还会因为成绩不佳,而在班上受到师长的差别待遇。
而最伤人的,其实是家长老师在公开场合批评孩子的学习成绩,并把学习表现好坏连结到孩子人格优劣,甚至人生发展成败与否。
“老师叫你都不回应,功课已经这么差了,连一点礼貌都不懂,以后还能有什么指望?”
“交代你的事都做不好,每次还要帮你收拾善后,也不想想你的成绩这么差,都不知道你的前途在哪里?”
诸如此类……然而,学习成绩与人生成败并非同一件事,也不能混为一谈。
事实上,我们的内心也很矛盾。我们确实知道学习并非人生的全部,但站在孩子面前,却又不由自主地把分数摆在首位,用“成绩至上”的价值观看待孩子的人生成就。
许多大人的内心世界,似乎内建着无法忍受孩子成绩不佳的自动化模式。
细究原因,我们的文化氛围就是如此,长久以来的主流价值观总是称颂那些会读书的人。而我们也是在如此对待下长大。若幸运地,在学业上成为人生赢家,就会再用这样的标准来评价孩子的人生。
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让孩子的努力被看见
我们可能不知道,一句脱口而出的话语,或脸上一闪而过的神情,会对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特别是那些低自尊、低成就,且十分渴望获得认同的孩子们。
我们以为,这些孩子已经放弃了自己的人生与前途,只因为他们对学习束手无策,看起来也毫不在意。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孩子们可能正努力找寻另一个让自己获得掌声的舞台—可能是他们生命热情的来源。

人只要对生命怀抱热情,就能拥有继续向前的力量。
一个人在学生阶段没有特别出色的学习表现,不代表一辈子都无法学得好。只要对人生仍抱有热情,无论在生活的哪一个面向,都可以凭着一股热情,去接触更深广的知识、学问与技能。
或许在运动场上拿个金牌,也无法进军奥运,但是,对于运动保持热忱的孩子,很难说,未来可能是个优秀的运动研究员,或者运营人才。他会为他喜欢的事投入学习,此时,我们还能评价他是个“不会读书”的人吗?
让孩子的努力被看见,让孩子生活得充满自信,他才会对未来的人生抱持期待,也会带着这样的期待而充满力量前行。

让孩子对生命抱持热情
有个朋友在烘焙事业上做得有声有色,订单总是接不完,忙碌之余还抽空去听各种讲座课程,自费学习新技术。
他告诉我,小时候,他在课堂上总是很挫败,后来就从国中一路睡到职院毕业。
学生时代,老师只教进度,不教读书方法,他不掌握不了学习方法,成绩不好,当然兴趣缺缺。后来职校老师建议他去烘焙班,学习烘焙,改变了他的一生。每次做了蛋糕面包带回班上,同学抢着吃,让他有面子极了;老师更是对他赞不绝口,说他的面包未来肯定会大卖;
即使他知道,老师的称赞太夸张,毕竟当时他的出品还上不了台面。现在,他在课堂上总是十分专注,笔记抄得整整齐齐,还研读许多参考书籍,连外文书也有涉及。许多学校、机构都邀请他去授课,有谁还会说他是个不会读书的孩子呢?
朋友在学生时代课业成绩总是敬陪末座,却在十几年后,像个海绵般不断吸取新知、积极向学,彷彿换了个人似的。
为什么?最重要的关键,来自于他对生命始终抱持着热情。
因为,在他的世界里,有着让他能够大展长才、尽情挥洒的舞台,同时,透过全心投入而获得掌声、受到肯定,这番成就驱使着他付出更多,自然愿意克服学习上的任何困难。
永远记得,孩子和我们一样,都想被别人看见。

有智慧的大人,总能为孩子创造舞台,让孩子在擅长的领域中,被他人看见,获得自信与继续向前的力量。爱孩子,不看成绩,注意言辞,切勿击垮孩子对生命的热情。从你我做起!

如果你常常对孩子说出这类不认可、打击的语言就需要注意了;
扫码咨询,测一测亲子关系吧,别等到问题严重,才后悔莫及。

关注获取,更多幼小初高成长规划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