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自律?都说优秀的人极其自律,而提起自律,通常又会被认为是意志力强大的原因,才能抵制各种诱惑,自觉主动地将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
所以很多家长都想要培养孩子强大的意志力,但常常以失败告终。不是做事情只剩三分钟热度,就是答应好好的事情,坚持没多久就彻底不干了......不过今天这篇文章就是要告诉大家,要想让孩子自觉自律,或许并不需要异于常人的强大意志力,而更需要学会减少使用意志力。

如何帮助孩子自律?真正的自律,不靠意志力硬撑
真正能够保持长期自律的人,没有一个是靠意志力硬撑下来的。因为意志力是一种有限资源,用得多了就会损耗掉。
1996年,自控力研究领域学者罗伊·鲍迈斯特曾针对意志力损耗进行过一次实验:他在同一房间里放了很多巧克力点心和萝卜,并将67名参与者分成两组,一组可以得到巧克力,而另一组则被要求只能吃萝卜。

研究人员发现,在吃萝卜的人中,有好几位对巧克力有明显的兴趣,他们渴望地看着巧克力,甚至还有一些人直接拿起了巧克力饼干使劲闻了闻。
随后这67个人被要求解答一个难题。在尝试答题所花的时间方面,吃巧克力组所用的时间还不到吃萝卜组的一半。而对巧克力感兴趣却被要求只能吃萝卜的人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解答难题,并且有很多人最终选择放弃答题,没吃到巧克力而只能吃萝卜似乎耗尽了他们继续努力解答难题的意志。
鲍迈斯特把这种现象命名为「自我损耗」。
这项研究表明:如果人们动用过大量的意志力,就很容易屈服于后面的诱惑,或难以作出正确的决定。
相信大家在生活中,也时常会感受到自己意志力减弱的时刻,如经过一天疲惫的工作,就难以控制情绪,更容易发火;长期节食换来的减肥成果更容易反弹等等......
如何帮助孩子自律?
唯有习惯和动机,才能让人长久地保持自律
无视客观条件,单纯强调用意志力来让孩子抵抗诱惑,是很难长期坚持下去,形成自律的。
我们应该想办法,让孩子减少意志力的损耗,将更多的能量用在重要的事情上。
必须要坚持做的事情,就尽量减少意志力的损耗。
研究表明,那些更擅长自我控制的人,实际上在做事过程中遇到的诱惑更少。比如,在孩子学习的时候,清出一块干净的空间,大人关掉电视和手机的通知消息。
此外,太多的选择也会让人疲惫,提前规划好做事的顺序,也能节省不必要的精力浪费。比如,放学回到家,是先吃水果,还是做完作业再吃水果,这样小小的选择,都有可能让孩子头脑难以集中,不妨提前规划好,让孩子开始学习时,只专注一这一件事。

另一个减少意志力消耗的方法就是,让一些常规的事件变成习惯。正如晨起时,即使还没清醒,我们也能迷迷糊糊走到卫生间,挤出牙膏接水刷牙一气呵成,就是因为这个行为成了习惯。运用恰当的方法,养成习惯也并不是很难的一件事。
与其关注孩子意志力够不够强大,不如培养孩子发自内心的做事动机,和对一切充满好奇与跃跃欲试的探索精神。
乔布斯可以每天早上6点多就起床处理工作事宜,9点钟去公司之前,已经足足在家里工作一到两个小时的时间。
能做到这样正是因为他热爱自己的工作,这种内在的驱动力足够让他自发地去工作。
生活中我们可以多用游戏的方式,从更多孩子感兴趣的方面入手,激发孩子更多的做事热情。
保持好的身体状态,意志力也会更强大。
运动、冥想、深呼吸都有助于帮孩子清除头脑中的杂念,更加专心与集中。饥饿的时候,补充适当的葡萄糖更能让人打起精神。
最后,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拥有发自内心的做事动机,并由此延伸出高度的自律,只是经常容易被忽略。

有位妈妈说,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最困惑的就是自律问题,想尽办法培养都无济于事。直到孩子已经上大学的某天,她尝试了一件儿子曾做过的事,她才发现在那件事上儿子有着雷打不动的自律性。而她认为孩子不够自律,是因为她所关注的是,站在家长角度,认为孩子应该自律的事情上。
所以,当我们总是觉得孩子似乎在任何领域都没有表现出自律时,或许是被社会的外在标准框架与要求框住了眼界,尝试忘掉那些标准,回头再看孩子所做的事,也许您就会渐渐看到他由内而外的自律性。
然后,就能对他更有信心。给孩子一定的信心,也是背后支撑孩子做到更好的一大动力。
关注获取,更多幼小初高成长规划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