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家长跟我们留言说:“孩子之前用半小时完成的功课,现在要拖拉到1—2个小时。过程中又是玩橡皮,又是抠手指,吼也没用!该如何解决孩子的拖延症?”
不只是在功课方面,很多孩子在生活方面也有非常严重的拖延症。
另一位家长说:“早晨叫孩子起床简直太费劲了,从闹钟响到起床洗漱要用40分钟左右的时间,这还不说,等他穿好鞋子衣服出门了,都快迟到了。”
这种情况很常见,往往家长会认为孩子是因为懒惰,所以才拖延。
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各位家长提供一些高效可行的技巧方法,帮助孩子解决孩子的拖延症、磨蹭的情况,提高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如何解决孩子的拖延症?
方法一:番茄时间管理法
番茄时间管理法的概念是:一个蕃茄时间定为30分钟。其中,专注做事25分钟,休息5分钟。4个蕃茄时间为一个蕃茄阶段,一个蕃茄阶段完成之后,休息半个小时左右。
就拿孩子放学回家做功课来说。
第一步,孩子放学回家后先不要马上开始学习,而是把今天的学习计划整理一下:预计要完成多少功课,大概要多久时间。
第二步,比如完成当天的功课需要1个小时,那么可以设定4个番茄钟,一个番茄钟为25分钟,设置好闹钟,时间到了之后可以休息10分钟,依次循环。
这样做可以减少孩子的紧迫感,并且可以很好地激发孩子的完成动力。

方法二:趣味计时小游戏
孩子拖延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对他所做的事情没有兴趣,加上孩子本身的时间观念比较模糊,所以很难把控完成每件事的时间。
那么家长可以带孩子一起做趣味计时小游戏,提高孩子对时间的认知以及做事情的积极性。
1分钟看图找不同
家长可以看下列几幅图,然后任意选一幅,在规定的时间(比如1分钟)之内,让孩子找两幅图的不同。
如果孩子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完成了,那么可以给他一些小奖励。

3分钟拼图小游戏
家长可以给孩子买一些拼图游戏,然后合理地设置完成拼图任务的时间。注意前提是拼图一定要简单,不然很容易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孩子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完成拼图,就算是达成任务,家长可以给予奖励。
这个方法能够很好地激发孩子参与的兴趣,并且在快乐游戏的同时学会管理时间。
方法三:使用计时器
当孩子学习、阅读或者做其他事情的时候,家长可以使用计时器,让孩子对自己完成事情所需的时间有初步的概念。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来设定做不同事情所用的时间区间是多少。
比如,如果孩子穿衣的时间需要控制在3—5分钟之内,那么当孩子穿衣服的时候,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计时,并且将实际完成时间记录下来。
如果孩子用时超过5分钟,那么累积3次以上将会受到小小的惩罚,比如做家务。相反,如果孩子没有超时,那么家长可以酌情奖励。

其实时间管理和其他事情一样,都是需要反复去练习的。我们要多给孩子一些耐心,让孩子先从建立时间观念开始,然后慢慢地学会管理时间。
关注获取,更多幼小初高成长规划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