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帮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瑞士著名学习力机构创始人——沃尔夫夫妇,首先提出了有效教导的第一大前提:家长如果想要为孩子提供有效的教导,首先,必须让孩子感到,自己是受重视的。
也就是说,家长所有教导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和孩子建立更亲密的关系,而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我认为在生活和学习节奏飞快,功利性极度膨胀的当前,牢记这一前提是非常必要的。

怎么样帮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孩子的成绩受什么影响
一个调查结果,令我非常记忆犹新——先天智力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不足一半。其他的因素,包括学习动机、自律能力和家长的支持等,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其中,最重要的影响来自家长的期望和行为,一项来自瑞士的科学研究表明,孩子的学习成绩,有将近一半,是由家长的期望和行为决定的。
这一研究结果让我更加坚定的相信,一个良好的、健康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学习能力乃至整个人生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
事实上,每个家庭的父母教导风格是各不相同的。那么到底哪一种教导风格效果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呢?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所提出的四种教导风格(权威型、放纵型、忽略型和独裁型),权威型教导是效果最好的一种。
在这种教导之下,父母给予孩子很多的爱和关心,并对其抱有很高的期望。为孩子设置合理的日常活动,并设定清晰的标准供其遵守。
除了理论的支撑之外,在具体的提高学习力的方法方面,课程所介绍的“帕累托原则”(花时间集中精力找到并做好占总工作量20%的那部分重要工作)、记忆策略(长期记忆策略和对抗遗忘的方法)、注意力被干扰所引发的“锯齿效应”(干扰不仅消耗了时间,注意力水平也下降了)、以及艾森豪威尔提出的四个象限时间管理方法,都对我们教导孩子,指导他们更高效的学习拥有非常切实可行的指导意义。

时间管理
这里我想详细说明一下,对于时间管理四象限的理解。
艾森豪威尔将代办事项,按照紧急和重要程度分成四个象限。重要且紧急位于第一象限,重要但不紧急位于第二象限,紧急但不重要位于第三象限,不紧急也不重要位于第四象限。
他提出:一个效率很高的人,不会在第三和第四象限浪费过多时间,他们会将主要精力,放在第一象限,并且抽时间去做第二象限的事情。
事实上,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通常会选择,优先解决第一象限那些重要且紧急的事情,这非常好理解,也比较容易操作。
其实,第二象限的事项也非常值得我们关注,这部分事情非常重要,但不一定非要在当天完成,它最容易被忽视,却有着长远的重要性,是个人时间管理的关键。
如果在这一象限投入时间和精力,可以帮助我们大大降低紧急事件的压力,来达成长期目标。
我个人非常赞同这一时间管理的策略。实际上我也在适当地应用这一原则,来管理孩子的日常学习生活。

英语学习的例子
具体的就拿英语学习为例,我的孩子在城市一所普通的公立小学,每周的英语课只有两节,课堂上讲授的知识非常有限。
而且根据最新的教育政策,初中之前学校里是不安排英语期中期末测试的。但是,当孩子进入初中直至面对初升高考试,英语却是一门占据不少分数的重要学科。
那么如果每天,我们只按照学校的进度,进行英语学习的话,到了初中,面对陡然上升的词汇量和阅读难度,英语这门学科将会成为一个“突发状况”,变成一个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花费很大力气去攻克的一个难关。
对于一个自制力和学习力很强的孩子来说,他最终或许可以通过努力获得不错的成绩,但是相信这个过程绝对不会是轻松愉悦的。
如果根据艾森豪威尔四象限时间管理方法,在孩子尚处于小学的阶段,英语学习尚归属于第二象限,是一个未来很重要,但是当下没有那么紧急的事项的时候,每天我们在完成学校布置的功课,做好当天的复习和预习之后,再抽出一点时间给到第二象限的英语学习,比如读读英文绘本,看看英文动画等。
通过这种“无痛”的日积月累,和语言环境的浸润,来实现这个远期的重要目标。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当孩子到了初中,面对突然增加的知识难度,英文这一学科就不会突然演变成为一个“危机学科”,甚至有可能成为一个增强孩子自信的优势学科。

同样的,像历史、古文等等这类知识也可以使用这一原则开展学习。
而且根据大脑的记忆策略,如果我们时常花时间重温和复习,这些知识将更容易由短期记忆转化成为长期记忆,其效果也要比考前临时抱佛脚的应急式学习要好得多。
需要注意的事,由于学习任务和时间的变化,各个象限的代办事项可能会发生迁移,例如,学习钢琴演奏可以视为,一个第二象限的长期目标,但是如果短期之内,需要筹备一场演出或者参加一个比赛,那么练习钢琴这一事件,就由第二象限迁移到了第一象限,我们就需要引导孩子,在当下付出更多的时间来练习,以获得更好的成绩。
当然,就像前面阐述的观点一样,如果我们每天都花了一些时间在练习演奏上,那么在应对钢琴比赛这类“突发事件”的时候,就要从容得多了。
最后,我希望可以以父母之使命,成为一个越来越成熟的建造者,管理好时间这个人生最宝贵的礼物。
帮助孩子培养健康的心态,建立符合自己年龄特征的自信心。欣赏他们的特点,尊重他们的习惯,给他们足够的空间,成为他们坚强的后盾,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专长,投入到他们自己的爱好中去。
关注获取,更多幼小初高成长规划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