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方式的多样化,越来越多家长提倡“要尽早教会孩子独立”这样的教育理念。
而随着这种教育理念的传播,很多“育儿专家”提出这样一件事:
想要让孩子独立,那么家长首先要上的第一课就是狠心。孩子摔倒了,不要去扶他,摔疼了,哭了,也不要去哄他,要让他学会自己站起来继续走!
这话乍一听好像是这么回事,却经不起细细推敲。
如果我们说,教育孩子需要家长狠心的话,那么我想孩子学到的,可能是冷漠,而不是独立和坚强。首先,我先来跟大家科普一下这种育儿理论最初出自于哪里。

让孩子一直哭不哄的结果
我想各位家长一定对“哭声免疫法”这个荒诞的育儿理论很熟悉吧,没错,这就是曾经风靡朋友圈的育儿大法。最初,它是由约翰·毕生在《婴儿和儿童的心理学关怀》一书中提出来的。
在这部书中,毕生倡导了一种行为矫正式的儿童养育体系,把孩子当作机器一样训练、塑造和矫正。据说,这种育儿方式曾经影响了美国的一代家庭。
可是,这套听上去很“科学”的育儿理论,在我国传播后,却给很多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可逆的伤害。

著名演员马伊琍。曾经分享过自己使用这种教育方式后的感想,她说,在给大宝使用过“哭声免疫法”之后,她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且决定坚决不要在二宝身上使用这种残忍的教育方法了。
这是为什么呢?马伊琍说,在使用过这种教育方法后,她的大女儿患上了“分离焦虑症”,不仅更加黏着妈妈,还对外界充满了恐惧感,不敢轻易接触陌生的事物。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是孩子极度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幼儿时期,孩子通过哭声表达需求,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坐视不理的话,孩子就会因长期得不到满足而变得焦虑。所谓的“哭声免疫法”,并没有免去孩子的脆弱,反而免去了父母对孩子的爱。
可有些家长还会有疑问,如果孩子每次哭闹都要及时给他反馈的话,那他怎么学会独立和坚强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孩子为什么会哭。其实,当孩子摔倒,或者遇到其他困难的时候,哭是一种正常的反应。因为孩子的生活经验和抗压性要比成年人差很多,所以在经历挫折的时候,哭既是一种负面情绪的宣泄,也是一种求救信号。
当然,我们要判断孩子是“真哭”还是“假哭”,因为很多孩子非常善于用装哭来拴住父母的心,以此来满足自己很多无理取闹的要求。

如果孩子的确遇到了困难,那么家长千万不要坐视不理,我们可以按照下面3个步骤去帮助孩子:
第一,先去询问孩子的情况。
当孩子哭的时候,家长可以及时给予孩子关注和关心,询问他因为什么而哭。
这样做首先会让孩子感觉到家长是关心自己的,从而才有足够的安全感将自己的烦恼向父母表达出来。
第二,帮助孩子分析他所遇到的困难。
接下来,家长要做的就是安抚孩子的情绪,但是在这里要注意,安抚并不只是表面的哄。
我们可以先给孩子一个拥抱,向孩子表示理解,然后再帮助孩子分析他的难题。等一切问题都梳理清楚的时候,孩子的情绪就会慢慢由阴转晴。
第三,陪伴孩子一起战胜困难。
孩子遇到困难后,只有总结经验和方法,才能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下一次的困难。
就像很多孩子在考试的时候,总在同一种类型的题目上“摔跤”,如果不及时做总结,就没办法找到应对的方法,那么下次,下下次,他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
当然,这些都需要家长的陪伴和引导。
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总结出一些方式方法,为他在成长路上即将遇到的种种难题做好充足的应对措施,这样一来,即使孩子再次摔倒,也能自己站起来。

培养孩子独立坚强的个性其实不难,多多帮助孩子找到方法,比狠心不管要重要得多。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是家长,当我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爱和勇气,他才能够学会爱独立和坚强。
每个孩子生来都有一双羽翼,然而没有一个孩子的羽翼天生就是强壮的,孩子之所以能够在蓝天肆意翱翔,这离不开家长的支持。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多给他支持和帮助,而不是冷漠,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茁壮成长,并且学会独立和坚强,在自己向往的天空尽情飞翔。
关注获取,更多幼小初高成长规划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