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觉性怎么培养?关于孩子自觉性的话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今天我还是要拿出来再讲讲。毕竟对很多家长来说,最头疼的事情莫过于盯着孩子写作业,眼睁睁地看着他在书桌前摆弄橡皮、尺子,抠手指……
耐心劝导没有用,吼孩子还伤感情……明明是孩子的作业,搞得家长比孩子还要焦虑。
记得之前有位家长聊过孩子上小学时发生的一件事:他家孩子小虎非常好动,做作业也不老实,一会儿要去厕所,一会儿要喝水。有一次,这位家长接到老师打来的电话,说小虎已经连续3次没有按时交作业了。
经过一周的观察,家长发现小虎不是不做作业,而是做不完。家长很纳闷,在作业不多的情况下,孩子为什么会做不完呢?
后来,老师提醒家长,小虎上课经常分神。也许是因为专注力不太集中,所以在做作业的时候,孩子经常拖延进度,导致作业做不完。
家长意识到,孩子平时专注力的确不容易集中,但之前也尝试过很多方法,可是都没有用。就算天天盯着孩子写作业,那也只是解决表面问题,更别说指望孩子能自觉学习了。

孩子的自觉性怎么培养?
我经常和身边的家长讨论,想要让孩子自觉主动地学习,简直太难了,因为小孩子的身上仿佛没有“自觉”这类细胞。我之前也和家长们分享过,根据人类的生长规律来讲,年龄越小的孩子,专注力越不容易集中,自觉性也越低。
首先,这是由人类大脑的发育规律所决定的。根据脑科学家的研究发现:6岁之前的儿童,受前额叶皮质和髓鞘质的影响,学习模式往往是探索和发现式的。
也就是说,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往往会比较随意,不受规则束缚。这也就意味着孩子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被其他事物吸引注意力。7岁以上的孩子,虽然具备自觉学习的能力,专注力也提升了很多,但是大部分孩子自我操控性比较弱,也容易出现拖延、散漫的现象。
并且,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到12岁。

也许你会问,那这是不是就说明孩子学习不自觉是正常的,家长根本管不了呢?其实不然,过去,我们培养孩子自觉性的办法其实很低效——监督和鞭策,这只会让孩子对学习这件事产生抵触情绪。
就算有效果,这种标准化、流程化的模式也只是养成了孩子的肌肉记忆,并不会真正地养成自律的好习惯。所以,在自律、自觉这件事上逼迫孩子,恐怕是行不通的。
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现在在做一件非常不喜欢的工作,而且还有领导在一旁催促你,你还愿意继续做下去吗?就算可以坚持,但内心还是抗拒的吧?
其实对孩子来说,想要他们坚持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对他们来说是很难的。同时,很多包括我在内的家长,都很喜欢安排孩子的时间,比如早上该写什么作业,下午该学什么,这些都是家长计划好的。
但在做这些计划的时候,如果孩子的参与感很弱,那么他就不容易坚持下去。

尤其是我们常常对孩子对孩子说:“我这样做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你!”这句话,可能导致孩子更加讨厌学习。
时间长了,孩子就容易对学习产生恐惧感。因为每次想到学习,不快乐的感觉就会突然出现。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
其实,我之前总是说,想要让孩子自觉学习,就要先培养他对学习的兴趣。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经过一次又一次实验后,我发现,这么做并不是完全科学的。
毕竟,等孩子对学习感兴趣了,就已经落下太多功课了。
培养孩子自觉性的方法
所以我们家长在锻炼孩子自觉性这件事上,还是要掌握快速而高效的方法。
我家童童上小学也有一段时间了,在这个过程中,我曾实践过很多方法,最终总结出了两个效果相对较好的,下面分享给各位家长。
及时处理孩子的情绪
相信大家都在网上看过各种家长陪孩子写作业而崩溃的视频,说真的,我觉得这样的方式对孩子的学习来说,收效甚微。
一道题明明可以花10分钟做完,但加上孩子走神浪费的时间,再算上家长发飙,以及安抚孩子的时间,就要增加10—30分钟。
孩子在同一件事上耗得时间越久,挫败感就越强,抵触情绪也就容易越来越多。你想啊,孩子也不想一晚上都坐在书桌前埋头苦学,还没有结果。
谁不想赶紧结束,看会儿动画片,或者玩会儿玩具,直接上床休息呢?所以,家长要做的不是“监工”的角色,而是要及时处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情绪,目的就是让孩子不讨厌学习这件事。
举个例子,如果你发现孩子分神了,不要马上批评孩子,而是要问问他现在想做什么,以及为什么想做。注意一定不要抱着责备的态度,否则孩子就不容易对你打开心扉、说真心话。
了解到孩子的原因,我们可以让孩子中间休息5分钟,喝点水,吃点水果,然后继续回到书桌前。不要总是想着让孩子一股脑儿全做完,做完才有时间干别的。
就算是成年人,在工作的时候,也总有“摸鱼时间”,咱们得允许孩子分神。我们解决好孩子的情绪,剩下的,就让孩子自己来完成吧。
让孩子参与到时间规划中
为什么我总说很多孩子的自律性,都是家长破坏的呢?因为我们总是在替孩子做事情,尤其是在时间规划这件事上。
你要知道一点,当我们“剥夺”了孩子主动做规划的权利,又怎么能要求孩子主动实施规划呢?
什么叫做自律?就是自我执行和完成,并且为此负责。所以,我们要把时间还给孩子,让孩子也参与到时间规划这件事情上。
举个例子来说,周末或者假期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孩子一起做计划:早上几点起床,要学什么功课,下午要参与什么活动等等。
同时,我们还要让孩子自己设定目标,如果没有完成,他将自己承担相应的后果。
在实践的过程中,家长不要过多干涉,但是可以在必要的时候辅助孩子。如果孩子闹情绪,那么就回到我们说的第一点,家长要及时帮助孩子解决情绪。剩下的,就让孩子自己探索。养成习惯后,孩子学习和生活的自觉性就会有所提升。

总结来说,想要孩子自律和自觉,我们要学会放手。不要总是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孩子,也不要总是用错误的方法来逼迫孩子
关注获取,更多幼小初高成长规划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