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随才成就,才是其所能为。如夔之乐,稷之种,是他资性合下便如此。
若除去了比较分两的心,各人尽着自己力量精神,只在此心纯天理上用功,即人人自有,个个圆成,便能大以成大,小以成小,不假外慕,无不具足。
后儒不明圣学,不知就自己心地良知良能上体认扩充,却求之其所不知,求能其所不能,一味只是希高慕大……如何做得? 终年碌碌,至于老死,竟不知成就了个什么?可哀也已。
——明.《传习录》

“功利”教育,你中招了吗??
曾经抖音上有一个视频特别火,讲“小红”与“小明”的不同人生。视频中两个场景,对比了小红妈妈和小明妈妈在教育上的不同做法。小红的妈妈尊重孩子的天性;小明的妈妈秉承着好分数才能上好大学有好人生的功利教育路径:
小时候,小红说:“妈妈,我想学画画”,小红妈妈说:“那试试,好好学”;小明说:“妈妈,我想学画画”,小明妈妈说:“学什么学,先学好语文”。
过了几年,小红说:“妈妈,我想学跳舞”,小红妈妈说:“去吧,跳舞还可以锻炼身体”;小明说:“妈妈,我想学跳舞”,小明妈妈说:“男孩子学跳舞有什么用,妈妈给你报了补习班”。这时的画面中,小红尽情飞舞,而小明已经被关在了“笼子”里,全身佝偻着,小明和这个“笼子”被妈妈推着走。
又过了几年,小红说:“妈妈,我想学篮球”,小红妈妈说:“好呀,锻炼身体去吧”;小明说:“妈妈,我想学篮球”,小明妈妈说:“浪费时间,你也不会打”。小红飞舞得越来越欢快,而小明依然被困在“笼子”里,被妈妈推着走,显得越来越沉重。
终于有一天,他们长大了。小红妈妈说:“孩子,去把奖杯拿回来吧!”小红轻快的一跃而起,把天空中的奖杯摘下来了。小明妈妈也想让小明拿奖杯,但是,这时的小明,虽不在“笼子”里了,可他再也飞不起来了。小明妈妈指责他说:“你看看你,再看看别人,我为你付出这么多”。这时,只剩下小明一声长长的叹息……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小红和小明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小红从小生活的快快乐乐,被妈妈理解和支持,做自己喜欢的擅长的,长大了也能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有所建树;
而小明,一直在奋斗着努力着,他却不快乐,他越来越累。也许小明在中学的时候成绩很好,考了不错的大学甚至读了硕士博士。可最后,他也不过是拥有了一个平庸的人生,和很多人一样,成年后背负房贷车贷,做一个收入还过得去的工薪阶层,他可能会被生活磨平了棱角。
也许有一天,小明午夜梦回,想起儿时没有完成的梦想,会不会悲从中来?会不会非常羡慕那个一直自由自在而今又闪闪发光的小红?
这套教育逻辑大家再熟悉不过:
好分数能上好大学;
好大学能让人有好工作;
好大学和好工作,遇上优秀的另一半的几率也会高;
好工作和婚姻的加持,就能收获成功和幸福,乃至阶层跨越……
如果深入思考,大家会发现这一套逻辑背后有明显的“功利”倾向:
为了能实现这个最终“成功和幸福”的人生总目标,我们从小被严格要求好好学习和自律,学生时代的所有行为都要围绕着这个总目标去行动。再把总目标分为小升初、考重点中学、考好大学、找好工作几个关键节点,每一个节点都不能出错。

很多类似小明妈妈这样的父母,到最后,只会觉得自家孩子不如小红有出息,又有多少人肯反思是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不是别人,而是这些父母自己,亲手把本该绽放天赋,成就卓越甚至伟大的自家孩子,成功的框在了平庸的格子里!
这时候,有些父母可能会说,哈,我让孩子学兴趣班了,孩子在学音乐、舞蹈……那我的孩子肯定就不是小明了,我没有小明妈妈这样的功利教育。请注意!这个故事反映的不是有没有给孩子报艺术班的表面区别,而是说妈妈有没有尊重孩子,支持孩子天性绽放,支持孩子活出自己!
比如我见过有家长,在孩子明明不喜欢钢琴,也没有钢琴天赋的情况下,逼着孩子练钢琴,说努力就有回报,坚持就有成果。这难道不是跟小明妈妈如出一辙吗?
发展孩子天赋先要知道孩子的天赋所在!
云鲸灵《天赋优势测评》通过皮纹信息采集的方式,从智能、性格、生理、体能、艺术天赋优势机构等多维度全面进行评估。帮助家长了解孩子、认识孩子的潜能及特长,达到发掘潜能特质、培养兴趣特长、适性扬才的目的。
挖掘孩子被深埋的天赋,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追求自己热爱的人生,懂得自己的需求,通过云鲸灵天赋发展规划师的规划建议,可以让孩子发展好人生的每一步。在具有天赋的领域,可以花较少的力气,获得巨大的成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及时发现孩子天赋,可以帮你:

通过这项评测,家长可以获得一份47页的天赋优势测评电子报告。报告出来之后由云鲸灵资深天赋规划师和家长一对一解读,协助家长达成以下目的:
协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天赋优势领域
提供给孩子天赋扬长补短的培养建议
了解及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
预测发育阶段可能会出现的障碍问题
帮助家长改善亲子鉴定的互动困扰
先懂孩子,才能更好的让孩子发展天赋
作为家长,我们更应懂得正确引导和教育孩子,这样孩子才能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更好地为自己的兴趣拼搏的同时,又能享受人生的乐趣。
人是可以存在天赋的,但是单有天赋,没有一定的环境和教育,天赋无法发展,甚至还有湮没的可能。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赋,然后加以培养与引导,使其能得到发展天赋的机会,成为有用之材。
关注获取,更多幼小初高成长规划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