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11月29日,湖北武汉发生了这样一起悲剧。
一位妈妈因辅导儿子作业时情绪失控,持菜刀将儿子的颈部、肚子砍伤后,自缢身亡。

事发后,儿子被送往武汉市儿童医院救治,已脱离生命危险。
而那个选择自杀的母亲,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新闻发出后,不少网友在评论区留言:
“孩子的教育需要方式方法,不只是望子成龙!更不是自以为是。”

也有网友说:
“有时候孩子家长别给自己太大压力,父母清华北大的都不一定能教好孩子,其实很正常。”
面对网友的评论,武汉市江岸区教育局方面向记者表示:“不是辅导作业,而是家庭纠纷。”
具体情况暂不得知,但这条热搜的背后,暴露出多少中国父母的现状。
作为父母,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龙成凤,这样的希望也没有错。
但有多少个强势期望和要求孩子的父母,就有多少个崩溃的瞬间。
近年来,有关父母辅导作业情绪崩溃新闻时有发生:
上海一家长在辅导作业时,气的拳头捶墙致手骨折;
一位上海妈妈在辅导孩子作业时被气到跳河轻生。

湖南的一位老爸,因为孩子作业没完成,拿刀砍伤了孩子左腿......
甚至有小孩,因为作业问题和家长发生争执,选择自杀......
在今年2月份,江苏扬州仪征市一小区内,发生一起坠楼事件。
一名11岁女孩,从8楼窗户跳下,全身粉碎性骨折,当场死亡。

现场有人表示,女孩坠楼前,因为寒假作业问题,和家人发生了激烈争执。
事故发生后,孩子的家人痛不欲生,悔恨自责:“孩子,是妈妈对不起啊…”
而关于孩子学业问题引发的悲剧,不胜枚举。
无数的悲剧案例,道出了一个真相:
压垮父母的,不是作业,而是望子成龙的那份心。
那份爱太过沉重,压弯了孩子的脊梁,也压垮了自己。
曾经在网上听过一句话,人生有三个关卡:
“接受父母的平凡,接受自己的平凡,接受子女的平凡。”
但,家长可以接受自己平凡,却接受不了孩子不优秀。
台湾著名作家吴念真讲过一件事——
他的儿子数学成绩很烂,老师在和家长的联络簿上写道:“数学成绩要加强!”
儿子回到家里,母亲劈头盖脸一顿臭骂。
吴念真把老婆拉到厨房:
“你读书的时候,数学有没有很好啊?”
“很烂。”
“我也很烂,大学联考才考了10分。”
“我们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为难孩子了。”

的确,大多数父母都很普通,应该接受我们的孩子没有与众不同。
我们不应该为难孩子,要承认差距。
因为我们无论怎样着急,他们或许都只是平凡的孩子。
总说要无条件爱孩子,怎么就不能接受孩子成绩不好,不能接受他们的平凡呢?
育儿专家李玫瑾也有个“学渣”女儿,女儿上中学时数学成绩很差,150分的试卷,才考了15分。女儿也不是不用功,相反她很努力,但就是学不好数学。

她笑着说:“你数学不好,可能随你爸。”
很多人质疑李玫瑾:自己的女儿都教育不好,凭什么教育别人的孩子?
但她并不认为这是一种失败。
名牌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我宁可让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学,也要让她生活得快快乐乐。”

她没有逼迫女儿死磕数学,而是开始发掘其他优势。
发现女儿有音乐天赋,就重点培养女儿学习艺术。
后来,女儿顺利考上了一所艺术院校。
毕业后,成为了一所大学的音乐老师。
所以,即便是优秀的教育家,也无法把孩子们培养得整齐划一。
作为父母,不能用单一的尺子,来衡量孩子是否成功。
正如爱因斯坦说的那样,“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用爬树的能力来评断一条鱼,它将终其一生认定自己是个笨蛋。”
真正智慧的父母,是无条件接纳孩子后,帮助孩子们发现长处,弥补短板,带领孩子一起前行。

接受孩子平凡,是和自己和解。
孩子承载了我们太多的寄托,我们铆足了劲督促孩子学习、上培训班,以为这样就能为孩子的人生助力。
可我们有没有想过,这样做,只是为了减轻我们自己内心的焦虑?
家长们太担忧孩子的未来,患得患失,和所有焦虑的来源一样,担忧那些没有发生的事情,拧巴着自己,也让孩子精神紧张。
我们无法预测将来到底是什么样子,所以我们想把孩子培养成各方面都优秀的通才,但这可能埋没掉孩子的潜能,得不偿失。

不过,我们可以预测什么样的人格品质能让孩子终生受益,比如坚强、乐观、诚实、有应变能力等等。
教给孩子这些品质,需要家长先放下自己的焦虑。
如果家长寄托太多自己的期望在孩子身上,为孩子投入太多,最终消磨掉的是孩子内在的驱动力以及自己生活的幸福感。
孩子需要理解和支持,他们才更有信心,敢于追求人生的幸福。
每个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在按照自己的轨迹成长。
很多家长倾其一生,都在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他们希望成为的样子。
但孩子们拥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他们最终会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样子,而不是长成我们想要的样子。
我们需要接受孩子终将成为一个普通人。
所有的不平凡,始于可以过平凡的日子。
哈佛大学心理发展学家加德纳把人的智能分为八种: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
依据不同的标准,每个孩子都是某一方面的天才。
其实,每一个看起来平凡的孩子,能平安喜乐地生活,未必发光,却能掌握自己的人生,他一样是值得父母骄傲的。
土耳其有句谚语:上帝为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树枝。
父母接受平凡的孩子,才能真正理解孩子,正确支持孩子。
从而,孩子才能对自己有清晰、客观的认识,成为自己人生的主角。
我们要做的,只是帮助他们找到那根适合的树枝。

关注获取,更多幼小初高成长规划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