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一位育儿博主说,在她的私信留言里,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之一是:
小孩子犯错,到底该怎么惩罚,有什么惩罚孩子的方法?
其实孩子犯错是再正常不过的,毕竟孩子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探索世间万物的过程,不可能每件事都能做对。
大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也会经常出现一些小错误,更何况是孩子呢?
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如何纠正错误。
我身边很多家长,包括之前的我,在孩子犯错后,第一件事就是先惩罚,目的在于让孩子“长记性”。
可是,踩过无数次坑后才发现,有很多我们自以为有效果的惩罚孩子的方法,其实不仅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还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错误惩罚孩子的方法
下面,我们先来分享一下,在惩罚孩子这件事上,我们家长很容易使用的错误方法都有哪些:
错误惩罚孩子的方法一:恐吓、威胁
为了让孩子停止错误行为,或者达到短时间的效果,我们往往会采取恐吓、威胁的方式。
比如,当孩子在家里乱涂乱画的时候,为了及时止损,我们会说:“你再画下去,我就把你送人,这么淘气的孩子,爸爸妈妈都不喜欢!”
这么说可能确实会立马有效果,孩子停下了画画的动作,但接下来,也许有的孩子会哭,也许有的孩子会把家长的这句话放在心里反复思考。
不管孩子对此会有哪种行为表现,都足以说明一点:孩子对我们的威胁感到了恐惧。
时间久了,不仅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有负面的影响,还会导致亲子关系的疏离。

错误惩罚孩子的方法二:冷处理
很多家长会在孩子犯错后进行冷处理,先给孩子情绪上的压力,比如:
不和孩子说话,不理会孩子的需求,无论孩子怎么哭闹都无动于衷。
这时候,大部分孩子都会处于恐慌中,生怕爸爸妈妈真的不再喜欢自己了,于是他们会“妥协”,乖乖认错。
其实这么做不仅达不到让孩子反省的效果,还非常不利于建立依恋关系,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
如果持续这样对待孩子,那么将可能会导致他们产生“分离焦虑”,在亲密关系中总担心自己是被抛弃的那一个。
错误惩罚孩子的方法三:没有统一的惩罚标准和原则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时候我们惩罚孩子,是没有标准和原则的,比如:
1.不分场合惩罚孩子,尤其经常在公共场合训斥孩子
2. 惩罚标准不一样,有时候批评孩子几句,有时候又会加大力度
3. 惩罚孩子后,不会向孩子说明他到底错在哪里,怎么做才能改正
我们先说第一点,在公共场合训斥、惩罚孩子,不仅没有效果,还很容易导致孩子自卑。
再说第二点,如果没有固定的惩罚措施和规则,那么每次孩子犯错后,我们都会随心惩罚,还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最后是第三点,如果惩罚孩子后,我们又不指出孩子的问题,只是为了惩罚而惩罚,那么依旧不会有太大的效果,之后的生活中,孩子还是会反复犯同一个错误。

那么什么样的惩罚孩子的方法,才会让孩子既能够认识到错误在哪里,又能够及时改正呢?
合理惩罚孩子的方法
我想请你思考一个问题:惩罚孩子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
我想几乎所有家长的回答都是:希望孩子能够长记性,少走弯路。
是的,我们都知道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同一个错误上反复跌倒,所以我们不需要治标不治本的惩罚措施。
首先,惩罚孩子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掌握一个核心:对于很轻微的错误,注重语言和行为引导,即告诉孩子错在哪里,并且帮助孩子一起弥补错误。
其次,我们要做到2个及时:
1.及时纠错
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家长一定要及时纠正,这样才会让孩子印象深刻,并且能够及时改善孩子的行为。
2. 及时反馈
比起纠错,同样重要的还有,当孩子改错后,家长一定要及时给予反馈,比如认可和赞同,这对孩子的行为来说能够起到正向强化的作用。
然后,我们要注意具体方法,一定要因人而异,根据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找到既不会伤害孩子,又有效果的惩罚方式,这里有3个小指南:
1.家长和孩子一起立规则
很多情况下,惩罚之所以对孩子没效果,主要原因是孩子不愿接受,简单来说就是不服。
所以,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立规则,并且制定好违反规则的惩罚措施。
例如:我们要爱护家庭环境,所以不能在墙上乱涂乱画,如果谁违反了此规定,那么将自愿接受清洁、打扫房间的惩罚。

2. 家长要带孩子一起复盘
很多孩子总是反复犯同一个错误,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那句“好了伤疤忘了疼”。但通常来说,我们为此加大惩罚力度,其实是没有太大效果的。
比较理想的做法是,我们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纠错本,就像学习中的错题本一样,做错事情了,可以记录在本子上。
然后,家长需要定期拿出纠错本,和孩子一起做一次小复盘。这样不仅能够让孩子对自己错误的行为印象深刻,还会帮助孩子找到自我优化的方法。
3. 家长要以身作则
为什么孩子总是不服家长?因为很多家庭的模式是这样的:
家长是管束者,是拥有绝对权威、制定规矩的一方;孩子是则是被管教的那一方,只有乖乖听话的权利。就像很多孩子会问:“为什么爸爸妈妈犯了错可以不用挨打挨骂?”
这样一来,孩子的叛逆心理就会逐渐加强。所以,我们要以身作则,可以立规矩,但其中也包括了父母应该遵守的规则。
如果家长犯了错,那么也要接受惩罚,并且告诉孩子:“我们每个人做错了事情,都是要通过受惩罚的方式改错的,爸爸妈妈也是一样。”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爱孩子的,所以即便是惩罚孩子,也一定要建立在给予爱和安全的前提下。
要知道,惩罚的目的,不是为了剥夺孩子的爱,也不是为了吓唬孩子,而是为了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最后,我想送给所有爸爸妈妈一句话:爱,是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的力量。
关注获取,更多幼小初高成长规划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