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时间,是一个人成功的基本要素。那怎么才能让孩子学会合理利用时间呢?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呢?
为什么要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时间?下面先讲一个例子,
李夏普的孩子每天下午5点30分从乡里初中放学回家,需要步行40分钟。吃过晚饭,孩子要把碗筷洗了,这得用去15分钟。按照老师的要求,他必须收看30分钟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此外,按照学习计划的安排,他要在开始做当天的家庭作业之前花3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全天的学习内容浏览一遍。
孩子有一个习惯,即做所有的事情都有条不紊,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孩子开始做作业的时候至少已经是8点了。这样孩子每天的学习时间都显得很紧张。但是李夏普发现,假如孩子能够合理安排时间,那么情况就会有很大的改观。孩子步行回家40分钟左右的这段时间里,他完全可以把当天的学习内容从头到尾在大脑里“过”一遍,这样在作业前对全天学习内容的浏览时进度就快了;看电视新闻和洗碗筷,这两件事情也完全可以同时进行,手里的活并不会对收看新闻造成太大的影响,因为大多数时候新闻只需要用耳朵去听。这样一来,孩子就能够在7点30分左右开始做家庭作业。
孩子按李夏普的建议做了以后,每天做作业的时间都显得充裕了,不但保证了按时睡眠,而且作业成绩也提高了。
由此可见,时间管理对提高办事的效率,尤其是提高学习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相同的时间,善于合理利用时间的人,会取得更多、更大的收获。
尤其对于正在学习中的孩子来说,它能帮助孩子把有限的时间合理地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中去。
怎样帮助孩子充分合理地利用时间呢?
(1)指导孩子制订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一般以一个学期为阶段,内容包括本学期的目标和任务、措施、时间上的安排和精力上的分配。如何指导孩子合理地制订学习计划呢?家长应该使他们明确这样的原则:
既要明确具体又要切合实际。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取得什么样的结果,都要计划清楚。
明确具体的学习计划有利于执行和操作。计划的目标明确、时间安排和措施具体合理,对孩子的学习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时间的安排上要有灵活性和机动性。好的计划应该是留有余地、富有弹性的,比如规定6:30起床后花半个钟头左右的时间背单词,花10分钟左右的时间朗读课文,可行性就要大得多。
(2)计划要随时结合实际情况调整
我们任何人在做计划的时候,都无法把所有的细节和不可控因素考虑进去,所以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了一定要及时调整,必要情况下还要大改。家长千万不要太死板教条,制定计划是让孩子更好的学习成长,如果修改计划对成长更有利,为什么不改呢。
(3)让孩子学会“挤”时间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都是挤出来的。要培养孩子的惜时意识,只要有了这种意识,孩子自己就会尽量想一些办法把空隙的时间利用起来。
(4)善于抓住学习的最佳时机
孩子常常会有这样的感受:在相同的时间段,心情好的时候学习效率高,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学习效率低;在一天当中,早晨和夜间学习效率高,下午和傍晚学习效率低。
由于人的心理规律和生理特点会对人的各种能力产生影响,所以,孩子的学习能力的强弱在时间上表现出一种不均衡性。当然,虽然在一般情况下早晨的记性好,但也存在个体差异性,有的孩子更擅长在午休之后进行记忆。可见,学习的最佳时机的出现没有定数,它取决于孩子的内在与外在诸多方面的因素。
学习的最佳时机一旦出现,我们就要善于帮助孩子把握住它。这个时候既定的学习计划可能成为桎梏,家长要提醒孩子注意学习的灵活性,不要成为条款的奴隶。
比如,当孩子刚刚听取了某位成功者的讲座,百倍激情地要开始学习英文,我们应该支持他,并鼓励他说干就干,而不要因为现在是下午,可能不利于学习就劝他不如等到晚上。
充分合理地利用时间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学习的最终效率。家长和孩子都需要重视,在对时间的利用上形成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