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开学之初对于每位学生都很重要,需要使劲抓,那么需要抓什么,应该怎样抓?
下面先听一个小故事:
一位父亲习惯在每天工作之前,到酒馆里喝上一杯酒,这已经成为他的习惯。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他依然在吻别了妻儿后,又径直走向酒馆。
没有走多远,他感觉有人跟在他的后面,当他转身时,发现他不满8岁的儿子正踩着他留在雪地上脚印,并且兴奋地说:“爸爸,你看,我正踩着你的脚印!”
孩子的话使他为之一振,心想:“我要到酒馆喝酒,儿子却在跟随我的脚印!”从那天起,他改掉了每日早晨喝酒的坏习惯,再也不光顾酒馆了。

一个人之所以优秀是因为有优秀的习惯来看一项调查:
美国作家托马斯科里,总想了解富人为什么富,穷人为什么穷的原因,于是专门做了一项研究。
他花了整整5年的时间,采访了233名白手起家的富翁和128位穷人,对比他们的生活,发现富人之所以富有,是因为他们有很多好习惯,这些习惯穷人不具备。
科里发现:一天24小时,1440分钟,大部分人会工作,睡觉、饮食、交通等事物中花费1200分钟。
也就是说富人和穷人的区别,只剩下短短的240分钟。就这240分钟包含的习惯,让这两种人走向了不同的命运。
他发现,88%的富人每天至少会阅读30分钟,而穷人除工作之外的时间,大部分用来娱乐。
而正是这每天小小的习惯,逐渐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不得不感慨,人不是因为优秀了才想着要培养好习惯;而是因为有了好习惯后,人变得越来越优秀。
每个孩子除了带着与生俱来天赋潜能和性格特质,其它东西基本上都是在后天形成的,受着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非常重要。
也许习惯的力量不容易被感知,却能在关键时刻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这就是习惯的巨大能量。
因此,在开学初期,我想跟家长们谈谈,优秀的学生有些什么学习习惯,送孩子去补习班的补课老师,都是怎样来抓这些习惯的。
收藏起来,落实到位,受益终身!
其师,信其道。学生更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 2、自学预习的习惯
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问题,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 3、专心上课的习惯
教与学应该同步,应该和谐,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哪怕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这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一些东西。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 6、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
▊ 7、独立作业的习惯
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交教师的差,或是应付家长。有的学生做作业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等等”,会做的马马虎虎,不会做的就不动笔;有的学生好高骛远,简单的是会而不对,复杂的对而不全,这些不良习惯严重的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我们要重视做作业,在做习题时要认真思考,总结概念、原理的运用方法、解题的思路、并且尽量多记忆一些有用的中间结论。
▊ 8、仔细审题的习惯
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内容,学会抓字眼,抓关键词,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内容,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上的内涵与外延。同时还要培养自己能从作业,考试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的能力。
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
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
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
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
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
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复习也就是通过对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进行归纳整理,使零碎的知识,分散的记忆得到一个串联,从而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点化,避免前后知识的脱离与割裂。
每天尽量把当天的东西都复习一遍,每周再做总结,一章学完后再总的复习一下。对记忆性知识的复习,每一遍的用时不需多,但是反复的遍数要多,以加深印象。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归纳。
平时要把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随手拿张纸记下,经常看看,看会了、记住了才扔掉。有价值的就用专门的本子记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研究一下它们的异同,解题的技巧和办法。
学生应养成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正确对待考试分数的好习惯。学生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同学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是一种健康心理的体现。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才能评出自信,评出不足,从而达到正视自我,不断反思,追求进步的目的。
有句话说得好,父母管教是基础,孩子自觉自律是目的,基础打牢,不怕地动山摇。在教育成长路上,需要父母从小养成习惯和监督到位,这样孩子便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养成自觉、自律的优良习惯!
新学期开始了,让我们一起努力,从孩子的习惯养成抓起!!
关注获取,更多幼小初高成长规划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