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很多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一技之长。所以,各种兴趣班开始盛行,只是有时候,有些有天赋的人,不用兴趣班,也可以变得很优秀。
最近,有一个天赋异禀的孩子走红了,在暑假的期间,学校开启了各种兴趣班,在其中一个绘画班里面,有一个孩子非常认真,在下课的时候,老师还总看到他一直在努力绘画,没有放弃自己的画作。
一天下来,老师发现了这孩子画成了一幅“巨作”。
在老师仔细观察之后,不但发现了孩子有着极高的绘画天赋,并且看出了孩子的“巨作”竟然是一个《清明上河图》,顿时不淡定了。

每个孩子都带着与生俱来的天赋降临,当家长及早发现和激发,孩子就会有着以下几个令人羡慕的优势:
他们拥有远大的目标和志向,不会被轻易打倒
一个朋友他特别喜欢一些有趣的故事,经常发挥极高的想象力,把看过的故事改编成自己的。后来他开始写小说,并且有了很多的读者和粉丝。
过了一段时间,他没有更新,小说的留言区,很多的人说他已经江郎才尽。但是对于那位朋友来说,他根本没有停止,一段时间后,他更新了新的的章节,故事比以前更加精彩。
朋友说道,他前段时间,的确什么都写不出来,但是他并没有停止,而是闭关了一段时间,沉下心来琢磨,又重新开始努力。
因此,找到自己天赋的人,他们往往拥有远大的目标和志向,从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此放弃,轻易被打倒。

他们比常人更加自信乐观,也更加接近成功
爱因斯坦说过,真正的快乐是对生活的乐观,对工作的愉快,对事业的兴奋。所以,爱因斯坦在实验多次失败之后,爱因斯坦依旧会保持自己乐观的心态,依旧可以继续坚持。
因此,守护了天赋的孩子,他们要比常人更自信和更乐观,也更容易接近自己的成功。
无形中发挥出优于他人的能力,自己还不自知,不理解
曾经乒乓球运动员张怡宁在一期采访节目中提到,她觉得特别简单的技术,大家都学不会,觉得很难,而她却不理解别人为什么觉得难。

其实是张怡宁的天赋加持,让她能够比别人更轻松容易的掌握技术。她以为自己习以为常的能力是人人都有的,殊不知这是他的天赋。

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天赋?
为人父母,你忽视了孩子的天赋吗?
你对天赋都有哪些误解?
其实每个孩子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只是我们没有见过那么多孩子,没有进行过对比,不擅长发现自家孩子的天赋。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孩子的都是缺点,这个不行,那个不行。总有一种想法认为,天赋只有通过舞台或者特定比赛展现出优势之后,才可以称之为天赋,但是天赋变成优势可不是直接得出来的。
因此,这就成为了父母的一个疑惑,总觉得自己的孩子并没有优势。
那什么是天赋呢?
首先,大家要明白,天赋不是天才所独有的,每一人都拥有天赋。只不过每个人的天赋是落在不同的领域里,
他们有着过人的优势,或者在某一领域之中,比被人更加容易获得成功。
比如有些孩子是读书的料,他的视觉听觉相对其他能力更优,而且性格也沉得住气,爱专研;有些孩子天生体觉好,动个不停,平衡力好,任何体育项目很容易上手,运动会上总能看到他优异的成绩。
什么是优势呢?
一直以来,天赋与优势之间的关系,根本不是直接得出来的,而是要通过一个公式:天赋X投入=优势;这就是父母一直对孩子拥有天赋产生误解的地方。
当父母观察不到孩子的天赋,又没有进行相应的投入,自然也就看不到孩子有任何优势了。因此,父母往往感觉孩子没有天赋。

在云鲸灵这里,20万+父母已经发现孩子的天赋,经过解读师、规划师的分析及规划,孩子们都获得父母的尊重与理解,天赋得以发挥。
责骂少了,夸奖多了,孩子开开心心,自信有才,父母相亲相爱,一家其乐融融。


爸妈怎么才能挖掘出孩子自己的天赋,又该如何善待各种天赋?
善于发现和探索孩子的能力
每个孩子都有天赋,只是父母缺少了可以发现孩子天赋的眼睛。
所以对于孩子的生活,父母一定要善于观察,对孩子的思维和能力,都进行探索和了解,并且可以与其他的孩子进行比较,重点发现孩子与其他孩子的不同之处;
比如,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小实验,让10个实验者都在相同的时间里面阅读相同的书,结果发现,有些人天生要比其他人的接受能力和阅读能力要强大许多,并且拥有语言天赋的人,能够更快的阅读完整本书;

支持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孩子在小的时候,总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比如有些孩子天生喜欢绘画,有些孩子天生对音乐感兴趣。当孩子获得父母的支持,便会持续把这份喜好和潜能持续加码。
很多时候,天赋常常都来源于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所以对于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父母不要持有反对的态度,而是要创造机会,给孩子以发掘天赋的机遇。

借助科学测评
除了前面提到观察、评价和实践等方法,借助科学测评是最直接、评价标准统一,而且有大数据和科学理论支撑的方法。
这里推荐云鲸灵的「天赋优势测评」可以测出孩子的【天赋】、【智能】、【性格特质】、【生理体质】等方面,测评报告可视化,让父母更好地了解孩子的个性化特质,给予孩子适合的兴趣爱好和成长规划的选择,给予正确的教养方案,真正实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



关注获取,更多幼小初高成长规划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