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侯佩岑、黄柏俊夫妇“严父+慈母”的育儿方式,登上了热搜。
夫妻俩带儿子学击剑,因为剑太重,儿子没练多久就试图放弃。
爸爸黄柏俊见状,立刻上前劝阻:“既然来了就好好学,多练习,不能因为累就停下。”

经过一番僵持,儿子还是没能坚持,忍不住地嚎啕大哭起来。
看到儿子闹情绪,妈妈侯佩岑温柔地说:“没事,你刚才做得很好,妈妈都有看到了……”。

在妈妈的鼓励下,儿子又重新打起精神继续练剑。
这种“严父+慈母”的育儿方式,也引发不少网友的共鸣:
“适度保护和严厉都需要。”
“对孩子还是要恩威并施,互相搭配。”
“教育孩子太宠爱孩子会成玻璃心,太严了又会失去自信心,把握好度最重要。”

李玫瑾教授曾说:“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方面应该各司其职。母亲要做到温和而坚定,给孩子爱的广度,父亲要给孩子树立高大的形象,承托起爱的高度。”
亲子教育,拼的就是爸爸和妈妈的通力合作,父母都参与的教育,孩子才会变得温柔又有力量。
“软”妈妈
是孩子拥有幸福力的基石
聪明的妈妈,一定很软,很温柔。
做妈妈的千万不要总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把孩子踩在脚下。
曾经有人说,一个家庭的幸福程度,80%以上取决于女人。
做妈妈的如果总是蛮横介入孩子的人生,缺乏理解,不懂尊重,唠叨、打骂、甚至威胁孩子,那孩子长大后一定过得不会幸福。
因为孩子最需要的教育,不是束缚,而是引导,不是压迫,而是陪伴。
年幼时的钟南山,是个贪玩的“熊”孩子,他学习不好,经常逃学,还被留级两次。
妈妈非但没有因为他逃学和留级训斥和否定他,反而在他偶然取得不错的成绩时,满脸笑意地对他说:“南山,你看你还是行的啊!”
妈妈的鼓舞和肯定,瞬间将小南山的学习动力激发了出来。
“我觉得妈妈一下子找出了我的亮点,让我有了自尊心,从那时起我就开始认真读书了。”

相信孩子,激励孩子,比批评他、去伤害他的自尊更能有效地引导和教育孩子。
小南山在妈妈关爱和包容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顺利当上医生,成了国民敬仰的抗疫英雄。
什么样的妈妈最让孩子感到幸福?
就像钟妈妈这样,凡事温言软语,懂得尊重孩子,用爱包容孩子、鼓励孩子的“软”妈妈。
相反,如果妈妈疾言厉色,对孩子动辄大呼小叫甚至殴打,孩子更容易发展出自卑、胆怯等性格特征。
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
阳光自信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温柔和善的“软”妈妈。
最好的母爱,是让孩子感到温柔、和善,体会到爱和安全感。
如此,孩子才能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拥有幸福。
“硬”爸爸
是孩子行走世界的力量源泉
可是,孩子拥有爱和安全感,懂得温柔、宽厚、善良就够了吗?
据《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48.8%的人认为现在的男孩女性化倾向明显,48.5%的人认为中国孩子真正缺少的就是男性教育。
可见,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爸爸的作用不可或缺。
通常妈妈们都不太舍得孩子受苦,而爸爸们则愿意让孩子经历一点挫折。
虽然爸爸们的做法看起来好像没有人情味,但这却是他们爱孩子的独特方式,也更利于孩子面对真正的世界。
“累不累?”
“累。”
“读书好,还是干活好?”
“读书好、读书好。”
“你不读书的话,以后很可能一辈子干这种活。读书的话,有学历就有选择工作的权利。明白没?”
杭州临安一位父亲为了让自己有些厌学的小孩体会到干体力活的辛苦,特地带他到了工地搬砖。
四天的苦力活让孩子满身泥泞身心疲惫,之前还觉得读书太累的他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艰辛和不易。
面对叛逆厌学的儿子,父亲没有絮絮叨叨的一遍遍重复上学的好,而是选择让孩子“吃苦”。
因为一些人生中的苦头只有让孩子尝过,他们才能成长为更坚强有力的人,才有能力去触摸幸福。

父亲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种特别的力量。
无论男孩还是女孩,他们第一个认同的榜样就是父亲。
对于女孩来说,父亲是女孩成长中接触的第一位异性,她会在和爸爸的互动中,了解异性的世界,学习和异性相处,在异性面前保持自尊和自信。
对男孩来说,在和爸爸的互动中,完成竞争、认同和超越;在和爸爸的一起冒险、探索中,学习果敢坚强的品质,能够走出去,勇敢地面对真实世界。
父爱如山,母爱似海,父亲与母亲在家庭教育中各有优势,必须做到互补、平衡,才能对孩子的成长有利
父母合力教育,
才能养出人格健全的孩子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爸爸和妈妈的通力合作。
在《新生日记》中,妈妈刘璇主张“严格教育”,她负责孩子的日常生活和饮食起居,为儿子雄赳赳制定规律的作息表,安排他在规定的时间内,吃饭、睡觉、运动和各种学习。

爸爸王弢则是“温和派”,对儿子总是温声细语,除了负责赳赳的知识传输和储备,他还主动分担妈妈的育儿压力。
刘璇外出时,他会按照妈妈的要求,陪儿子完成布置的作业。

在赳赳不想练习写字,刘璇失去耐心时,他把孩子抱到自己身上安抚,还宽慰妈妈说:“我陪一会儿孩子,你休息一下。”

儿子摔破杯子了,刘璇在地上捡碎片,他就把吓坏的赳赳搂进怀里,温柔地告诉他:“没事,摔碎了才知道是易碎品。”

两人的配合虽不是传统上的“严父慈母”,但他们共同培育的默契,一样能让孩子长成一个温柔有爱、坚强独立的小暖男。
所以,无论是严母慈父还是严父慈母,能否同担同责,才是每个家庭养育孩子的关键。
父亲母亲的爱,奠定了孩子最初的认知与品性。
善良、温柔、善于鼓励的 “软”妈妈是根基。
勇敢、担当、带孩子体验困难的“硬”爸爸是力量支柱。
只有父母刚柔并济,优势互补,做到责任同担,教育同抓,才能为孩子塑造完整的人格,成就广阔的未来。
孩子终究会慢慢长大,会有属于自己的空间,组建自己的小家,一步一步独立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然而,父母对孩子从小的教育,母爱的温柔,父爱的深沉与担当,会将勇气和自信融入孩子的灵魂,将责任与力量铭在孩子的心上。
母亲的温柔,父亲的担当,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父亲、母亲和孩子组成了一个核心家庭,每个家庭都有着自己的相处模式,各具特色。
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
如果孩子小时候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氛围,他就没有办法来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解决好人际关系,影响学习。
测评一下亲子关系可以帮助父母准确掌握自家的家庭亲子关系状态,为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和孩子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