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并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室主任郭林茂发表了言论,称制定家庭教育促进法,就是重视家庭、家长在未成年人成长中的独特作用。这项法律法规的颁布,意味着国家更加重视家庭教育以及孩子的成长。
更意味着,家长要冲到教育孩子的前线去,而不是把孩子一股脑丢给学校和老师。

最近几年,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而造成的悲剧频频发生。
去年,某城市有一名9岁的女孩,因担心考不好被骂,选择了离家出走;在她做这个极端的决定之前,曾给上班的妈妈发了一条语音,说自己成绩出来了,有点不太理想。
无奈的是,妈妈没有考虑到孩子在失败之后也是会有自我谴责的情绪的,只是告诉女孩先好好反省,回家再说。直到晚上11点,女孩的爸爸发现她不见了,并且找到了女儿留下的一张纸条:爸爸妈妈,我考试没及格,我不是你们心中的好孩子。
幸运的是,孩子没去太远的地方,经过爸爸妈妈的寻找后,终于找到了吓得发抖的女孩。
儿童心理专家认为,孩子在出现极端行为之前,一定会有长期压抑的过程。比如,很多孩子会出现情绪低落、食欲不振、暴躁易怒等现象,持续时间短则半年,长则一年。

但为什么包括很多家长都容易忽略孩子的异常表现呢?
因为我们总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想当然地认为,小孩子哪有什么压力?哪懂生活的苦?
可现实是,孩子对压力的敏感度较高,并且不懂得如何调节情绪,所以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的负面体验会比成年人更严重。
儿童医院的心理专家认为,如果家长能提前察觉到孩子的异常,并且积极想办法帮孩子应对困难,就不至于产生一个又一个悲剧。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如今社会各界呼吁广大家长,一定要注重家庭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对家长来说,将会带来哪些改变呢?
孩子必须要父母双方共同参与抚养和教育
现在很多家庭虽然看似完整圆满,但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却总是互相推卸责任。
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叫做“丧偶式育儿”,意思就是在整个家庭中,父母中只有一方承担了教育孩子的重任,另一方参与感则很弱。
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父母要共同发挥双方的作用,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其实不难发现,很多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分工明确的父母。
我认识的一位家长,她的丈夫工作很忙,有时候甚至要加班到很晚。但是丈夫从来不把教育孩子的差事全部交由妻子处理。不管多晚,他都会回家给孩子讲故事,听孩子聊学校发生的趣事,帮孩子排解压力。周末的时候,他也会抽出时间陪孩子去图书馆,或者在家和孩子一起研究如何烹饪出香喷喷的饭菜。
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成长和进步
在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有一个普遍存在的误区,那就是成长是属于孩子的。
我特别喜欢韩剧《请回答1988》中的一句话:“爸爸也不是生下来就是爸爸。”
每个父母都不是完美的,也是需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和孩子一同成长、进步的。

记得之前看过这样一个视频:
女儿和父亲一起在书房看书,时不时讨论一下书中有趣的内容,或者互相请教问题。这种氛围,正是我们每个家庭都值得学习的。
你要知道的是,有时候大人在孩子的身上,也能学到很多难能可贵的东西。而在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完美的教育,只有不停改进、优化教育方法的父母。
教育孩子要亲力亲为
之前我和一位家长聊天,她说,她的工作很忙,丈夫也常常出差,所以接送孩子的任务就交给了老人。刚上学的时候,成绩还可以,但是小学4年级的时候,成绩下滑非常厉害。
后来,家长发现,原来孩子的课程难度增加了,老人无法辅导了。
其实我非常明白,每个做家长的都恨不得有三头六臂,毕竟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学习好、身体好、生活好。我也非常理解,有些时候我们确实无法做到事业和家庭、工作和孩子之间的完全平衡。
但是,你要知道,陪伴的关键不在于时间长短,而是在于质量高低,哪怕每天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家长都可以全心全意地陪伴孩子,不管是辅导孩子功课,还是陪孩子去户外运动,对孩子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

其实,在前几天刚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我就一直在自省我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我想了很多,但总结了一点,想要分享给大家:教育虽然讲究方式方法,但最重要的核心,就是有爱。
所以,与其做一个超人家长,不如做一个有爱的家长,希望你我共勉。
关注获取,更多幼小初高成长规划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