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家长应该都遇到过这样的难题:无论怎么训孩子,他都听不进去,有的时候甚至还会反驳你。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总会认为是孩子太任性、不听话,可事实上,这也有家长的责任哦。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聊聊正确应对孩子的任性行为这个话题。

首先,我们可以先回忆一下,在我们带孩子的过程中,是否有过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孩子在沙发上蹦来蹦去,或者攀爬家具的时候,你一面说着“不可以”,一面做着自己的事情;
第二,当孩子发脾气,甚至想要动手打人的时候,你没有及时制止他,而是在事后说教孩子;
第三,孩子不遵守规矩,甚至每次做错事后都要讨价还价。
以上几种情况,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为什么这么说呢?

正确应对孩子的任性行为
我们先来说说第一点:当孩子做一些危险的事情时,如果你只是用言语去呵斥他,那么他意识不到这件事的严重性,反而会为了引起家长的注意而继续做这件事。
再说说第二点:孩子在做错事的时候,我们如果不立即制止他,那么他便会不当回事,即使事后你会批评他,他还是不会意识到自己做错了。
最后是第三点:作为一家之长,我们定好的规矩就不能轻易改动,否则规矩在孩子的心里就没有了权威性,他就会更加无视规矩,最后变得“无法无天”。
当然,除了上述的三点之外,孩子不听话还有一大重要原因:孩子无法接受家长的沟通方式。
这点,我们可以具体讨论一下。
孩子任性的原因
沟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很重要的,如果家长很少跟孩子沟通,反而经常训斥他,那么孩子将无法感受到家长的爱,慢慢地,他就会站在家长的对立面了。
那么什么样的沟通方式是不可取的呢?

首先,对于大部分事情,家长只关注孩子“做没做到”,而不是“怎么去做”。很多家长在育儿的时候,往往都是以结果为导向的。
比如说,有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考100分,于是每天盯着孩子的成绩。
每次孩子考不好,家长总是质问他“为什么”,以及要孩子保证下次能考好。这让孩子无形中会产生一个认知:我考不到100分,爸爸妈妈就失望了,从而不喜欢我了。
其次,总是用身份的“权威”去打压孩子。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总是会下意识产生一种想法:孩子还小,他什么都不懂,所以事事都应该听家长的。
带着这种想法,我们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就很容易变成我们强行灌输给孩子某些想法,而孩子则是被迫接受。在这种沟通模式下,孩子不仅会感到不舒服,还会逐渐失去对事物的自我判断。

最后,在孩子表达想法的时候,家长总是打断他。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世界,当孩子和我们沟通的时候,他会想要展示这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并且希望家长可以接纳。
然而,很多家长总是认为孩子这么小是不能有独立思想的,所以每次当孩子描述自己内心真情实感时,家长总是会冒出来一句“你懂啥”。
这些不可取的沟通方式,最终会造成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裂缝越来越大,甚至会让孩子认为,自己是不被爱和不被尊重的。
如果孩子总是有这样的感受,那么时间久了,他便不再想和家长沟通了。不想沟通,那么就更不想被家长教育,性格也越来越任性和叛逆。

解决正确应对孩子的任性行为的问题,我们不应该单从孩子的身上找原因。有的时候换个角度,想想我们自己的问题,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再进行调整,这样教育孩子就会事半功倍了。
关注获取,更多幼小初高成长规划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