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以专业为导向,前置了有关学生发展路径的生涯规划问题。高中阶段学业生涯规划的目标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学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对一项职业或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最终退休。从近的看,只分析高中三年及至走进大学。
对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来讲,选科、升学途径的规划都很重要,有专业导师的指导会避免走弯路;
对高考生来讲,志愿填报是必须要规划的,众多的大学、专业怎么选,没有规划,很容易出现问题。
新高考改革打破了传统高考“看分不看人”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爱好”,不再有文理分科,使用3+3的模式进行高中选科。不同地区的新高考制度不同(首批上海6选3,浙江7选3;第2批四省市京/津/鲁/琼6选3;第3批八省市湘/鄂/辽/苏/渝/冀/粤/闽3+1(史/物)+2),值得注意的是高校每个招生专业(类)所提科目最多不超过3科,选科要求分为“满足1科,同时满足2科,同时满足3科,满足2科之一,满足3科之一,不限科目”六种。虽然没有继续文理科,但有些科目却也是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据统计选考物理,可填报专业比例93.5%;选考化学,可填报专业比例85.5%;选考任意三门科目,至少可填报专业比例67.7%。
新高考直接让科目和专业院校挂钩,让学生在高中就认识到选择专业的重要性,并迫切要求学生拥有长远目标(专业目标--职业目标)做出合适的选择,一旦科目选择错误将直接影响到大学专业选择,同时,间接也影响到未来的个人整个职场的职业生涯规划。
新高考也正是由于科目选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所以高中学业生涯规划需提前考虑和了解,目前已有众多高校在高一就开辟了专门的学业规划的教育课程,为学生的科目选择,志愿填报等提供帮助,让未来的一分成绩也不落空。
在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教育里明确职业目标我们主张要先全面认清自我,明白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
明确具体需求才能更好的设定目标,可三个方面来分析自我:
个人特质(性格/兴趣/价值观/品质/等),可借助至臻生涯高考一卡通学业规划测评系统进行测试分析如广泛应用比较权威的职业测评:MBTI性格类型,霍兰德 职业兴趣类型,WVI职业价值观,专业兴趣倾向等。
冰山下的个人潜能价值:天赋,智力/技能,学业水平等。
外部可助力的机会:宏观经济,产业,家族资源等。
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全面分析很容易了解到自我的三个讯息:个人特质,外部机会,隐藏价值。最好要告诉家长们的是学业/职业规划要趁早,人生设计在童年。
关注获取,更多幼小初高成长规划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