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高一了,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帮助做好高一的选科规划,也不清楚选什么学科对孩子高考、就业有帮助。
对于孩子个人发展来讲,高一分科分班虽然不完全是一锤定音的事情,但是毕竟会影响到一段人生的发展。因此,许多家长开始替孩子焦虑,即希望在选科方面帮助到孩子高考,又能帮助到孩子以后的学业规划。
“我家孩子上高一了,下半学期就要分科了。我很苦恼该让他选择学什么?他语数外成绩都还好,政治、历史成绩一般,地理更差,生物成绩还可以,至于物理、化学,每次考试都是刚及格的样子,该怎么选科呢?”
这是一位母亲的抱怨,相信,很多家长在孩子升入高中之后,都有这样的困惑,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精准分科,也不清楚选什么学科对孩子高考、就业有帮助。因此,家长要了解学业规划的两个方向:一条是国际教育方向;一条是国内教育方向。

选科之前先确定报考大学的方向
国际教育方面。如果家长希望孩子走国际教育路线,就要多关注世界大学排名,从而找到孩子的梦校。
国内教育方向。虽然上大学不是孩子的终极目标,但是大学是一个阶段性终点。现如今我们国家建设了世界一流大学,国家也打造了42所双一流大学,即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学校。除此之外,还有100多所专业学科大学。比如机械专业,哪个学校最强。
涉及到高一分科分班的国内教育,家长要想帮到孩子,就要了解新高考政策了,其实新高考政策在2014年就开始启动,到了2020年,浙江、上海、北京、山东、天津、海南已经开始执行。2022年,新高考政策会在全国实施。因此,家长要提前进行规划。
“新高考模式”究竟是怎样一种模式?为什么很多家长说这对于孩子来讲,选科将变得更难。
如果孩子户籍所在省份没有实行新高考政策,家长在帮助孩子选科的时候,就相对比较简单了,其选择只有文科和理科,就没有了学哪个具体科目,并进行“组套”的选择。
像辽宁、河北等省份,实行了“新高考模式”,家长在帮助孩子选择文理科的时候,采用“3+1+2”这种模式考试,即3门全国统考科目+1门首选科目+2门再选科目:“3”指的是语文、数学、外语,这3门必考科目;这里的“1”指的是物理、历史,两科二选一;“2”指的是在政治、地理、生物和化学,这四个科目中,选择2科,这种高考模式会出现12种“组套”形式。
这样一来,选科就变得更加复杂了,甚至会对学校教学产生影响,比如学校会出现分班的情况,那么,到底家长要如何帮孩子做好学业规划呢?家长在帮孩子选科的时候,理清老师提示家长们要注意以下3点。
选课要做好学业规划的三个要点
第一项,根据孩子优势科目来选择。
在进入高中之后,成绩好的,老师一般是不会放任学生离开的,比如有一位女孩中考成绩是班级的前三名,在分科的时候,她想要选择文科,可班主任是数学老师,如果分到文科班,相当于她就要去其他班级上课,于是,这位班主任极力挽留这位女孩,女孩碍于老师的影响,最终选择了留下,学理科。但是由于她严重偏科,最终高考成绩却很不理想。
因此,在分科的时候,家长可以让孩子参考自己的优势学科,主科副科均衡发展综合评估。比如理科成绩好,就可以选择理科,文科成绩好,就可以选择文科。有的家长抱怨说自己家孩子没有优势,那么家长就要看孩子的思维模式,看孩子理性思维强还是感性思维强,从而根据孩子的思维特点进行选择。
第二项,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
一位考上国内某高等院校的学生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我从小就喜欢听历史故事,上了中学,更喜欢学历史,我也特别擅长背诵历史和政治,因此,在选科目的时候,我选择了文科。”由此可见,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打造优势。
与此同时,家长要提前了解专业要求,比如有的学校偏重理科,有的学校偏重文科,家长可以去学校官网上查看专业,从小要培养孩子了解大学的专业,从而将专业与兴趣相结合。但是在这个方面,家长一定要注意一点“喜欢并不代表擅长”,即孩子喜欢学什么,这并不代表孩子擅长这个方面。因此,家长不能完全凭借孩子兴趣选科。
第三项,根据孩子未来发展方向来选择。
个人职业规划。在孩子进入中学之前,其实就应该为孩子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即个人职业方向。然而现在有一个现象是,孩子学着30年前的知识,来应对30年后的生活。因此,家长要具备敏锐的直觉,避免孩子学了某个专业,在毕业后却要面临就业上的困境。
家长要平衡孩子个人兴趣、职业选择和社会需要三方面的因素,为孩子未来发展做好选科。
家庭资源规划。在家庭规划方面,家长要考虑在近几年会有怎样的规划,这包括家庭经济能力、资源能力等。因此,家庭要做好三年的目标,在家庭规划目标能够基本实现的前提下,我们再去讲资源整合和孩子的学业规划。毕竟,有怎样的家庭环境才能整合到怎样的资源。
对于孩子来讲,高一分科其实就是一次重大的人生选择,作为家长应该提早给孩子做好学业规划,比如在小学、初中要如何为孩子高中选科做准备。
不管家长如何帮孩子选择科目,前提要做到尊重孩子的选择,所谓尊重孩子的选择,即在孩子具备选择能力的前提下,尊重孩子选择的权利。当家长与孩子的选择出现分歧时,家长要做的是帮孩子进行利弊分析,而不是强制孩子按照自己的选择去执行。
关注获取,更多幼小初高成长规划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