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021年6月底,有14个省份已经正式开始了新高考。近期,又有7个省份宣布正式开始高考综合改革,很多同学面临突如其来的“新高考”,对于将来如何选科、大学如何录取都有不少的疑问,本文将为大家汇总这些答案!今天云鲸灵来给大家来来说下这个新高考政策~
广东高考政策:3+1+2
所谓的“3+1+2”新高考,“3”指的就是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其中外语考生可在英语、日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6门外语中选考一门,这3门高考试题由全国统一命题。
“1”指的是物理或者历史2选1,高考试题由各省自主命卷。“2”指的是剩下的化学、生物、地理、思想政治4选2,高考试题也是由各省自主命卷。
计分方式:
高考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成绩和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总分为750分。
其中语文、数学、外语3门以原始分计入总成绩,每门均为150分。外语科目听力部分30分,笔试部分120分;
政治、地理、生物和化学4选2单科满分100分,总分200分,是通过等级赋分的方式把卷面分转换成等级分后计入高考成绩。

赋分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公式,并不需要大家计算,在拿到成绩单的时候所呈现的就是等级分。
关于选科:
广东新高考共12种选科组合,但从大学专业选科要求以及等级赋分制来考虑,有些组合其实不建议选择的。同时,有学校会因为教学条件有限,砍掉一部分组合。所以考生在选科上也并没有那么自由。

至于选科的时间,是由学校自己制定的,有的学校在高一第一学期就要求考生要有明确的选科倾向,晚一些的可能就是高一学年结束或者高二开学。
关于选科建议:
最近有不少家长在问选科的事,因为首选比较重要,所以小编简单说说物理和历史怎么选。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选科,一是专业覆盖率,一是分数优先。
从专业覆盖率的角度来看,选物理肯定要比选历史好。如果你现在不知道以后选什么专业,而学生对物理也不排斥,那么可以首选物理。未来高考可供选择的方向比较多。
根据分数优先来看,可以对比下现阶段学生物理和历史这两科的成绩。如果物理和历史成绩差不多,那建议还是选物理,毕竟可选专业多。如果历史成绩比物理成绩要好很多,比如历史平时能考80多,物理只能40来分,那么可以考虑选择历史。毕竟规划的再好,物理能选的专业再多,最后高考分数不够,一切也是空谈。
最后,选科这个东西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所以上述的建议仅作参考,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方向。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广东新高考的学业水平考试由合格考和选择考组成。其中,高中所有科目都必须进行合格考,选择考只需参加自己选择的3门科目。
合格考:
合格考由省考试院统一命题,语、数、外合格考在每年1月份举行。物理、历史、政治、地理、生物和化学这6科在每年1月和7月各举行一次,每年考2次。
其它科目,如通用技术、音乐、美术等,由各区或各校自行安排。
给高一的学生梳理下合格考的安排:2022年7月份一次;2023年1月份和7月份2次;2024年1月份和7月份2次。由于2024年6月高考,合格考安排在7月份,这次合格考已经不能用高考录取。所以对于新高一的学生,需在2024年1月份所有科目合格。
选择考:
选择考科目共3门,分别是物理和历史2选1、政治、地理、化学和生物4选2。选择考在高三下学期6月进行,也就是夏季高考。只有合格考通过了,才能参加相应科目的选择考。
高考志愿填报改革
新高考志愿分提前批次、本科、专科(高职)三个批次。志愿填报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同一所高校根据选科要求,把所有招生专业编制成不同的院校专业组。一个院校专业组即为1个志愿,每个院校专业组可以选择填报4-6个专业。
各批次志愿安排如下:
本科提前部分院校志愿
1、设置空军招飞院校设1个志愿军检院校(含需政审、面试、体检的军队、武警、公安、司法、消防、民航招飞院校)设10个平行志愿
2、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含参照)及经批准的本科院校艺术专业的"统考+校考"设置1个志愿、校考设1个志愿
3、批准的非军检本科院校的师范、农林、小语种等专业设20个平行志愿
4、本科层次教师专项计划设10个平行志愿
5、本科层次卫生专项计划设10个平行志愿
6、高校专项计划、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综合评价等特殊类型招生设1个志愿
专科提前部分院校志愿
设置专科提前院校设5个平行志愿
专科层次卫生专项计划设10个平行志愿
本科批次
普通类本科院校(含地方专项计划、少数民族班、各类预科班)设45个平行志愿
艺体类本科院校统考设20个平行志愿
艺术类本科院校"统考+校考"设2个顺序志愿
专科(高职)批次
普通类专科院校设45个平行志愿
艺体类专科院校统考设20个平行志愿艺
术类专科院校校考设2个顺序志愿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了解政策与规则才能为升大学做充分准备
选择与努力同样重要,学生埋头努力挖分,家长了解升学资讯。
为孩子的升学助力,做最优选择:《高中选科,12种选科组合怎么选更科学?》
关注获取,更多幼小初高成长规划资讯
